關於跨性別身份研究的令人不安的歷史

對性別認同決定因素的研究可能弊大於利

1975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病學家羅伯特·斯托勒在他的關於性和性別的教科書中寫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他斷言,那些出生時被認為是男孩,但其性別認同或表達與這種假設不符的人“通常擁有漂亮的臉龐,頭髮細軟,膚色姣好,舉止優雅,尤其是——大而有神、水汪汪的眼睛。”基於這一觀察,他提出了一個理論模型,認為跨性別女孩之所以成為跨性別者,是因為她們格外可愛。他推斷,社會對待她們更像女孩,正因為這種經歷,她們開始認同自己是女性。

作為一名 physician-scientist(醫生科學家),我通常認為知識帶來進步。但是,專注於這個特定問題的研究——那些詢問是什麼決定了個人的性別認同的研究——已經把我們帶到了一些奇怪而危險的道路上。該領域的研究人員似乎在尋找某種客觀真理,但這項科學植根於一個主觀假設:我們需要知道是什麼讓人成為跨性別者,以便他們可以被“糾正”。因此,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追求這些問題,發起了一些研究,宣傳了一些可能會傷害跨性別兒童及其家庭的觀點。

斯托勒的觀察激發了許多關於是什麼使人成為跨性別者的心理學理論。1993年,多倫多克拉克精神病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著手檢驗他的假設,即美貌與當時所謂的“性別認同障礙”有關聯。他們招募了17名被診斷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出生指定為男孩的兒童,以及17名未被診斷的出生指定為男孩的兒童,  所有兒童的年齡都在八歲左右。然後,研究人員給孩子們拍攝了頭像照片,並向36名大學生展示。學生們被要求用一到五分的等級來評價孩子們的外貌,類別包括“有吸引力”、“英俊”和“漂亮”。最終,大學生們發現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兒童比順性別男孩“更漂亮”。研究結果似乎表明斯托勒是對的:也許,由於他們的外貌,人們對待前一組的年輕人更像女孩,因此,他們成為了跨性別者。儘管正如作者在論文後面提到的,一個同樣合理的理論是,這些孩子可能已經改變了自己的外貌(長髮等等),使其與他們的認同相符,從而導致大學生將他們與更女性化的描述聯絡起來,例如“漂亮”。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幾年後,研究人員重新啟動了這項調查,使用了被診斷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年輕出生指定為女孩的兒童的頭像照片。一組大學生再次對這些孩子與順性別女孩相比,看起來有多“醜陋”或“漂亮”進行了評分。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兒童被評為不太漂亮,這促使研究人員提出,她們可能被當作男孩對待,因此認同為男性。更可能的情況是,這些孩子只是剪短了頭髮,因此參與者將更多男性化的詞語與她們聯絡起來。最終,這項研究並沒有揭示太多關於是什麼使人成為跨性別者的資訊,但它確實宣傳了一種冒犯性的理論,有可能降低脆弱的跨性別青少年的自尊。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這些孩子的父母。精神病學長期以來一直迷戀於母親會傷害孩子發展的理論(例如,冰箱母親理論認為自閉症是由缺乏母愛引起的)。這些研究也類似地詢問,父母是否應該為孩子的性別認同“負責”。在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評估了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兒童的母親是否具有更多抑鬱症或稱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疾病的症狀。他們發現這些母親這兩種症狀都更多。聽起來很有說服力,對吧?孩子們之所以成為跨性別者,一定是因為他們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

研究人員未能討論的是,母親的症狀很容易是由社會對待孩子的方式引起的。在她們當中,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子量表“人際衝突”得分較高。你不需要成為跨性別孩子的父母也能想象到,在一個不接受的社群中撫養孩子可能會造成巨大的衝突。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注意到,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兒童的父母並沒有對刻板印象中非典型的性別行為施加嚴格的限制,例如出生指定為男孩的兒童玩洋娃娃,或出生指定為女孩的兒童玩積木或交通玩具。也許這就是“問題”的原因?作者認為,如果這些父母早些時候就嚴厲打擊這種行為——比如說,從蹣跚學步的孩子手中奪走芭比娃娃——他們或許可以阻止這種情況發生。更合理的解釋是,從一個非常想玩洋娃娃的孩子手中奪走洋娃娃是很困難的。而且這樣做會讓他們傷心,並影響他們的自尊。

在每一種情況下,研究人員都過於關注於尋找孩子或他們父母的問題。但最終,這些科學家未能確立任何問題。他們似乎對一個重要的重新定義不太感興趣:也許問題不在於孩子們的身份,而在於社會對待他們的方式。研究人員沒有支援這些孩子,反而給他們貼上“沒有吸引力”的標籤,或者把他們的父母描繪成精神不穩定。

這些關於性別認同起源的理論只會加劇那些誤入歧途的,並且日益非法的,旨在使跨性別者變成順性別者的“療法”的呼聲。所謂的性別認同轉變療法的邏輯是,如果環境是原因,那麼我們可以簡單地改變環境來防患於未然。大多數“轉變”手冊尚未向公眾釋出,但在2002年,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出版了《年輕男孩的性別認同障礙:基於父母和同伴的方案》,其中包括諸如“母親放開[這個]男孩”之類的育兒技巧,強迫孩子與同性朋友玩耍,並將年輕人從刻板印象中非典型的性別活動(如體操或芭蕾舞)中移除。值得注意的是,我和我的同事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試圖將兒童的性別認同從跨性別轉變為順性別的行為與更高的自殺未遂機率有關。美國有幾個州已經禁止了轉變療法,但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這些做法仍在繼續。

即使在今天,對跨性別身份的心理原因的類似研究仍在繼續。布朗大學的一位醫生最近對透過網站招募的受訪者進行了一項匿名調查,這些網站是為那些認為同伴壓力和線上影響使他們的孩子成為跨性別者的父母設立的。這項調查本質上是詢問父母是否認為網際網路使他們的孩子變成了跨性別者,考慮到他們正在訪問關於這個想法的網站,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這並不令人意外。保守派媒體抓住了這項研究,暗示跨性別兒童實際上只是在 Reddit 上讀了一些東西后被誘騙成為跨性別者的困惑的孩子。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將這些孩子從支援性的線上 LGBTQ 社群中帶走,以便他們可以再次變成順性別者。通讀這些文獻,我們需要問自己一些問題:這項研究的原因是什麼?它希望達到什麼目的?孜孜不倦的搜尋揭示了一種隱晦的教條:成為跨性別者是一種需要被糾正的病態。這種信念不僅傷害了跨性別者,也破壞了良好的科學。

優秀的科學告訴我們,當我們接受跨性別者時,他們會茁壯成長。與其試圖弄清楚哪裡“出錯”了,我們不如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倡導非歧視法律、增加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以及在媒體上提高跨性別者的聲音,以便社會意識到他們是我們社群的重要成員。也許斯托勒是對的,當他注意到那些孩子很優秀時。現在是我們慶祝這一點並繼續前進的時候了。

您是專攻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一篇您想撰寫的同行評議論文?請將建議傳送給 Mind Matters 編輯 Gareth Cook。Gareth 是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是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系列叢書的編輯,您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與他聯絡。

Jack Turban 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研究員,他在那裡研究跨性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他的作品曾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上。在 Twitter 上關注他:@jack_turban

更多作者:Jack Turban
SA Mind Vol 32 Issue 1本文最初以“The Disturbing History of Research into Transgender Identity”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32 卷第 1 期(),第 2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2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