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蜥蜴。這就是“恐龍”這個詞的意思。然而恐龍並非真正的蜥蜴,也並非一定可怕。它們的本質是無窮的魅力,並且仍然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
古生物學家已經推翻了一個又一個誤解:事實證明,恐龍不一定行動遲緩且是冷血動物。早在鳥類起源之前,許多恐龍就長有羽毛狀的皮膚。而且並非所有恐龍都體型巨大:有些恐龍不到一英尺長。當然,另一些恐龍則長到 100 多英尺長,正如 John R. Horner、Kevin Padian 和 Armand de Ricqlès 在《恐龍如何長得如此巨大又如此渺小》中解釋的那樣,恐龍骨骼中的生長線為了解這些動物達到完全尺寸的速度提供了線索。即使在最早發現恐龍的美國西部,也存在驚喜。例如,我們現在知道,遠古巨獸的不同社群曾經共享相對較小的陸地;Scott D. Sampson 在《失落大陸的恐龍》中描述了它們的生活。
關於恐龍,我們仍然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它們的外觀和聲音的細節,它們究竟吃什麼,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以及與其他物種之間存在什麼樣的互動。例如,儘管最近的研究表明,霸王龍能夠以巨大的力量咬合,然後用牙齒深深地刮過血肉和骨骼,但古生物學家仍然不確定霸王龍主要是掠食者還是食腐動物,正如 Gregory M. Erickson 在《為霸王龍注入生命》中指出的那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稱呼某人為恐龍本應是一種侮辱,但這是誤導。這些神奇的生物統治地球數千萬年。科學家現在意識到,即使是長頸、小腦的蜥腳類動物(曾經被視為笨拙的落後者)也繁榮了近 1.5 億年;請轉到 Kristina A. Curry Rogers 和 Michael D. D'Emic 的《泰坦的勝利》,瞭解它們成功的秘訣。相比之下,現代人類出現才幾百萬年。雖然大多數恐龍在大約 6600 萬年前的大規模滅絕中滅絕了,但從技術上講,它們仍然存在:正如 Gareth Dyke 在《有翼的勝利》中寫道,鳥類不僅從恐龍進化而來,而且還與恐龍共存了一段時間。一些鳥類設法在大滅絕中倖存下來。
就像我們之前的恐龍一樣,人類現在是地球上占主導地位的物種,但我們同樣可能面臨滅絕——即使不是來自小行星撞擊,也可能是來自急劇的氣候變化或核戰爭。恐龍化石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生存脆弱性和適應能力的誘人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