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蘭西瓦尼亞的恐龍男爵

一位特立獨行的貴族關於恐龍進化的觀點,結果證明比他的時代超前了幾十年

時間是1906年。一位身材矮小、衣著考究的男士走到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入口大廳的巨型樑龍骨架前。他輕輕地從鐵架上抬起恐龍的一根巨大的腳趾骨,翻過來,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後來,他在給一位同事的信中寫道,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賞識。博物館官員本應更懂行。這位訪客是特蘭西瓦尼亞的薩克薩爾男爵弗朗茨·諾普查(發音為“諾普-查”)。除了是一位貴族,他還是恐龍和其他化石動物方面的權威。男爵注意到樑龍的腳趾骨方向不正確,只是想把它糾正過來儘管諾普查未能贏得官員的尊重,但歷史對他卻寬容得多。在今天的古生物學家中,他因發現和描述了中歐最早的一些恐龍而聞名。然而,諾普查個人生活的細節常常掩蓋了他的知識遺產。諾普查性格外向、古怪且野心勃勃,是一位富有色彩的人物。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間諜,並曾試圖成為阿爾巴尼亞國王。他也是公開的同性戀者;他的愛人和秘書是一位名叫巴亞齊德·埃爾馬茲·多達的年輕得多的阿爾巴尼亞男子。

正如最近的發現所強調的那樣,諾普查的成就遠不止他的化石收藏以及他的個人和政治事務。他開創了化石分析技術,這些技術至今仍處於古生物學研究的最前沿。此外,他關於恐龍進化的理論,結果證明比他的時代超前了幾十年。諾普查堅稱,他特蘭西瓦尼亞的恐龍是理解全球恐龍進化的關鍵。直到最近幾年,隨著新的化石發現,科學家們才開始認識到他是多麼正確。

矮人島
諾普查第一次接觸化石是在1895年,當時他的妹妹伊洛娜在特蘭西瓦尼亞的家族莊園之一偶然發現了一些大型骨骼,當時特蘭西瓦尼亞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他猛撲上去,拿了一些遺骸到維也納,當時他在那裡上中學,給一位地質學教授看。教授告訴他,這些骨骼來自恐龍,並提出讓一位系裡的技術人員協助他收集更多遺骸,並準備一份正式的描述。但是,儘管他幾乎沒有接受過古生物學方面的培訓,但18歲的諾普查決定獨自行動,日夜學習解剖學。他進步很快:在一年之內,他就寫了一篇關於伊洛娜的骨骼的論文,描述了特蘭西瓦尼亞的一種新的鳥腳類恐龍,後來被稱為泰勒瑪託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是諾普查漫長而富有成效的職業生涯的開始:在接下來的35年中,他發表了100多篇關於化石的科學論文,其中許多都是最前沿的。他是最早研究已滅絕動物的解剖結構以及它們如何化石化在一起是否可以用來了解它們在生命中如何相互作用的人之一;他擁護維多利亞時代的觀點,即鳥類是一種恐龍,而不是他的同事認為的遙遠的爬行動物親戚——這一觀點後來被絕大多數現代古生物學家所接受;他繪製了中歐大片地區的地質圖——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諾普查為了他的科學追求而遠行,但他最重要的工作來自他在自家後院的發現。例如,男爵注意到,泰勒瑪託龍、矮小的蜥腳類馬扎爾龍(屬名由德國古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馮·休內創造,以取代諾普查使用的泰坦龍)以及在諾普查莊園發現的其他恐龍,明顯小於其他密切相關的物種。例如,馬扎爾龍只有六米長——與其他通常達到15至20米長的蜥腳類恐龍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由於諾普查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地質學家,他知道大約7000萬年前馬扎爾龍在特蘭西瓦尼亞漫遊時,在白堊紀末期,溫暖的淺海特提斯海覆蓋了南歐的大部分地區,只留下適合陸地生物生存的隆起區域島嶼。他還知道,一些島嶼哺乳動物,如最近滅絕的地中海象,已經進化出小小的身體,據推測這是對這些環境中有限資源的適應。他將兩者結合起來,在1914年提出,他的恐龍墓地曾經是特提斯海淹沒歐洲後形成的島嶼的一部分。他將這個假想的島嶼稱為哈採格島,並認為他的恐龍之所以獲得小尺寸,是島嶼矮化的結果。

儘管諾普查的同代人會知道來自克里特島和其他地中海島嶼的矮種大象,但沒有人提出過這種縮小會發生在恐龍身上。男爵的大膽理論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但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對特蘭西瓦尼亞晚白堊世野獸的重新興趣使諾普查的矮化情景重新擺上桌面。從那時起,它獲得了相當大的支援,部分原因是其他恐龍的發現證實,哈採格島恐龍確實比歐洲其他地方以及亞洲和北美洲的同類小得多。

最近,我自己的工作也支援了諾普查的觀點。在研究1970年代在特蘭西瓦尼亞鋁土礦中出土的一批早白堊世骨骼時,我發現了一些非常小的鳥類和翼龍的遺骸。從儲存下來的翅膀元素判斷,我推測這些生物可能能夠長距離飛行。正如我去年在古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報道的那樣,這些正是人們期望在孤島上發現的那種飛行動物。事實上,儲存在鋁土礦收藏中的物種與諾普查在東邊幾百公里的哈採格島發現的物種相似。鋁土礦地點是特提斯海形成的白堊紀群島中另一個更早的島嶼的一部分。

恰如其分的是,使用諾普查本人發明的技術獲得的證據為他的島嶼矮化理論提供了一些最有力的支援。在1930年代,諾普查發表了一篇革命性的論文,其中他描述瞭如何利用骨骼的微觀結構或組織學來證明,來自北美洲的據稱是新型鴨嘴龍的化石實際上只是先前已知物種的幼年成員。他發現,他可以根據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到的骨骼薄片的組織學來估計動物死亡時的年齡,就像人們可以數年輪來確定樹木的年齡一樣。

當諾普查最初提出他的矮恐龍理論時,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是他無法排除他的恐龍體型小隻是因為它們是幼年的可能性。他在能夠將他的組織學技術應用於這個問題之前就去世了。但最近,一個由德國、美國和羅馬尼亞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小組對馬扎爾龍進行了組織學研究,並得出結論,這種嬌小的蜥腳類恐龍確實已經完全長大,這支援了諾普查對這些遺骸的解釋,即它們是島嶼矮人的遺骸。該團隊去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骨骼組織學研究現在已成為古生物學家的標準,它也揭示了諾普查關心的其他主題,包括鳥類進化。例如,2009年,來自德國、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在PLoS ONE上報告說,一些早期鳥類——其中有1.4億年前的始祖鳥——的骨骼結構表明,它們的發育速度只有現代鳥類的三分之一,表現出一種更符合“冷血”爬行動物而非當今“溫血”鳥類的模式。因此,現代鳥類的一些標誌性特徵,例如它們極快的生長速度,一定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化出來。

移動中的恐龍
正如男爵本人所知,諾普查的特蘭西瓦尼亞恐龍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它們對島嶼矮化理論的影響。由於晚白堊世時期歐洲大部分地區都位於特提斯海之下,因此特蘭西瓦尼亞標本為了解這一時期的歐洲恐龍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有趣的是,在那裡發現的許多形態——包括哈採格鳥腳類泰勒瑪託龍——只有在亞洲或北美洲才有對應物——而不是在南半球。這種分佈模式表明,特蘭西瓦尼亞是歐洲和晚白堊世時期包括亞洲和北美洲在內的陸地之間的重要橋樑。歐洲的恐龍可以穿過特提斯海進入亞美利加,反之亦然,沿著哈採格島和從歐洲阿爾卑斯山脈延伸到西南亞的其他島嶼跳躍前進。

去年在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的地質資料顯示,由於哈採格島靠近歐洲大陸邊緣和開闊的海洋,它可能為動物從東向西移動提供了便利的跳板。因此,特蘭西瓦尼亞的恐龍,特別是哈採格島的恐龍,很可能被證明對於理解恐龍在全球範圍內的分佈至關重要,就在它們多樣性達到頂峰的6500萬年前——一個被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而縮短的鼎盛時期,這場撞擊使它們滅絕。

諾普查的理論形成於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仍處於萌芽階段,進化論仍在激烈爭論的時代,令人驚訝地具有預見性。毫無疑問,它們受益於他作為貴族成員的地位。由於他在奧匈帝國皇帝的宮廷中擁有的財富和影響力,諾普查比當時的普通學者擁有巨大的優勢。他可以自由地在整個帝國旅行,進行化石探險,並定期前往歐洲的大博物館朝聖。他似乎很喜歡逃離宮廷生活,當他前往巴爾幹半島時,他欣然脫下維也納貴族華麗的服裝,換上粗糙的當地牧羊人服裝。諾普查精通幾種阿爾巴尼亞方言,他會消失在阿爾巴尼亞的山丘中,經常數月或數年之久,只有他的秘書和愛人多達陪伴。儘管他在十多年的阿爾巴尼亞旅行中產生了大量的地質、氣象和民族誌資料,其中大部分發表在當時主要的科學期刊上,但諾普查離開宮廷不太可能是純粹出於學術原因:1923年,他將他在特蘭西瓦尼亞採集到的一種新的7000萬年前的化石龜命名為卡洛基伯頓·巴亞齊迪,屬名意為“美麗而圓潤”,以紀念多達。

不幸的是,對於諾普查來說,世界大事合謀剝奪了他的特權。在德國及其盟友(包括奧匈帝國)在1918年戰敗後,特蘭西瓦尼亞被割讓給羅馬尼亞。他因此失去了莊園和收入,並開始擔心他將如何繼續維持他四處奔波的科學生活方式。為了維持生計,他接受了匈牙利地質研究所所長的職位,並搬到了布達佩斯。然而,制度生活的束縛並不適合自由奔放的諾普查,僅僅幾年後,他就離開了他的職位,繼續與多達騎摩托車在阿爾卑斯山和義大利旅行,尋找化石和繪製地質特徵。為了籌集生活費,他賣掉了他的大部分化石收藏,包括他珍愛的特蘭西瓦尼亞恐龍,賣給了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現在被稱為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他曾經作為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學嘉賓經常訪問的地方。

在他去世前的幾個月裡,諾普查收到了比利時安特衛普地質學會的演講邀請。儘管他發著高燒,但他還是去了。但在他預定演講的前一天晚上,他病得很重。儘管如此,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他還是用法語向擠滿大廳的人們做了關於阿爾巴尼亞地質的講座。“每當我演講時,”他後來在給布達佩斯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房間裡擠滿了女士們,她們希望科學解釋少一些,冒險故事多一些。”這位冒險的恐龍男爵肯定很樂意滿足她們。

唉,諾普查的生命以悲劇告終。1933年4月25日,這位偉大的化石獵人,此時已經一貧如洗,情緒低落,給多達喝了一杯摻有藥物的茶,然後開槍打死了他昏迷的愛人,之後舉槍自盡。他留給警察的令人心碎的遺書說:“我自殺的原因是我的神經系統,它已經走到了盡頭。我之所以殺死了我長期的朋友和秘書巴亞齊德·埃爾馬茲·多達先生,在他睡夢中,在他沒有絲毫察覺的情況下,是因為我不希望在他生病、痛苦和貧困的情況下離開他,因為他可能會遭受太多的痛苦。”男爵可能早已逝去,但他的科學遺產仍在不斷增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