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的猩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人類來說,被稱為覆盆子聲的噗噗聲通常被認為是輕蔑的手勢。 但在一些猩猩中,這種表達似乎只是表示發出聲音者要睡覺了。 然而,並非所有猩猩群體都以這種方式標記一天的結束。 事實上,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睡前發出覆盆子聲是科學家們所說的24種社會傳播行為之一,這些行為可能代表了類人猿的文化差異。 如果這些發現得到更多實地觀察的證實,它們可能會將文化的起源推回到近七百萬年前,即猩猩和非洲猿類的最後共同祖先。

人類現存最親近的親戚黑猩猩為非人類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最佳證據: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39種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在動物之間存在文化差異。 為了調查猩猩群體中是否存在類似的行為,杜克大學的卡雷爾·P·範·沙伊克和他的同事評估了先前收集的關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六個不同野生種群的資料。“文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母嬰關係,還需要廣泛的社會接觸,而猩猩的社會性處於低端,”範·沙伊克說。 儘管如此,該團隊還是確定了24種行為,這些行為屬於文化元素的四個類別中的三個:標籤、訊號和技能(第四個類別是符號,只有人類使用)。 範·沙伊克指出,該小組發現“在社會接觸最多的地點,行為庫最大,從而為動物提供了最大的相互學習機會。” 科學家們區分的以文化為基礎的行為例子包括使用樹葉作為餐巾紙,使用帶葉樹枝來抵禦攻擊性昆蟲,以及為了娛樂而騎“障礙物”(正在倒向地面的枯樹)。

"Disturbing Behaviors of the Orangutan," by Anne Nacey Maggioncalda and Robert M. Sapolsky (大眾科學, June 2002) is available for purchase from the 大眾科學 Archive. "The Cultures of Chimpanzees," by Andrew Whiten and Christophe Boesch (大眾科學, January 2001) is available for purchase from the 大眾科學 Archi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