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DOJ)昨天宣佈,將有效終止備受爭議的“中國行動”計劃,該計劃旨在保護美國實驗室和企業免受間諜活動的影響。取而代之的是,該計劃將擴大範圍,涵蓋其他受關注的國家,並更名。
與《自然》雜誌對話的科學家們對該計劃的結束感到欣慰——該計劃經常針對學術研究人員,指責他們未披露來自中國的資金或與中國機構的合作關係。但他們擔心,對與中國研究人員的科學合作造成的損害將是持久的,並希望美國政府進一步彌補該計劃造成的損害。
亞利桑那大學圖森分校研究研究合作和地緣政治的社會科學家珍妮·李表示:“這些改變早就應該進行了,當然值得歡迎。”她特別高興地看到,在司法部的公告中,“似乎承認了‘中國行動’計劃在某些方面是失敗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美國負責國家安全的助理司法部長馬修·奧爾森在 2 月 23 日的演講中宣佈該機構將關閉該計劃時表示,“維護研究機構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事關國家安全,但確保我們繼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優秀、最聰明的研究人員和學者來到我們國家也同樣重要”。
奧爾森明確表示,中國對美國的研究安全構成威脅。然而,司法部將推行一項更廣泛的計劃,稱為“應對國家級威脅戰略”,以應對包括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在內的,除中國之外的,他所謂的敵對國家日益“咄咄逼人”和“邪惡的活動”。
他說:“這些國家試圖破壞我們核心的民主、經濟和科學機構。”“他們正在採取越來越多的策略來推進他們的利益並損害美國。”
計劃偏移
一年多以來,科學家和公民自由團體一直在呼籲結束“中國行動”計劃。該計劃的批評者表示,它對華裔研究人員存在偏見,並指出那些被捕者的生活和事業受到了損害:例如,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奈米技術研究員胡安明,在一次審判無效後被判無罪。胡安明在等待審判期間被軟禁一年多,並被解僱(該大學最近重新聘用了他)。
儘管美國政府確實抓獲了竊取美國商業機密以及科學和技術發展的中國間諜,但許多人認為“中國行動”計劃已經偏離了軌道,轉而關注那些不當填寫美國機構資助申請的學者。該計劃的設計者之一,馬薩諸塞州地區前美國檢察官安德魯·萊林承認了這種轉變,他在去年釋出的一份宣告中表示:“這是一項健全的政策,但該計劃已經偏移,並且在某些重要方面失去了重點”。
奧爾森表示,“中國行動”計劃的改革部分是受到學術界和科學界擔憂的推動。許多大學和倡導團體去年向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提交了信函,要求審查該計劃。奧爾森負責評估該計劃,他在 3 個月後完成了這項工作。奧爾森承認,根據“中國行動”計劃對研究人員提起的訴訟讓人感覺對華裔存在偏見,並破壞了國際合作。然而,他也表示,他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司法部因種族偏見而做出任何決定。
一直為亞裔研究人員奔走的志願者團體 APA Justice 表示,他們不同意奧爾森的評估,但歡迎“這項考慮不周的計劃的結束以及司法部對傾聽和回應社群擔憂的開放態度”。去年 12 月,來自新聞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一項分析發現,近 90% 的“中國行動”計劃被告都是亞裔——李表示,這是一個無可辯駁的種族歧視證據。
李共同撰寫並於 10 月釋出的一份報告調查了美國近 2,000 名科學家,發現超過一半的華裔受訪者表示,他們感到“相當”的恐懼、焦慮或兩者兼而有之,擔心自己受到美國政府的監視。只有 12% 的非華裔科學家表示有同樣的擔憂。調查還發現,華裔美國科學家變得不太願意與中國的學者進行交流。“所有這些影響加在一起意味著已經造成了損害,”李說。
尋求問責
奧爾森表示,司法部將繼續推進所有當前的“中國行動”計劃案件,麻省理工學院(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機械工程師陳剛在一封給《自然》雜誌的電子郵件中稱這一舉動“令人失望”。陳剛於 2021 年 1 月因涉嫌未披露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從中國機構獲得的資助而被“中國行動”計劃逮捕。他一直堅稱自己是無辜的,直到檢察官在 1 月份承認陳剛沒有義務披露這些關係並撤銷了指控。
美國司法部國家安全 division (NSD) 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後成立,旨在協調政府的國家安全工作,現在將在評估證據和指導是否對涉及學術誠信和研究安全的案件提起刑事訴訟的決策中發揮“積極的監督作用”,奧爾森在他的演講中指出。他補充說,該機構可能決定,與其對學術研究人員提起刑事訴訟,不如透過民事訴訟或罰款來補救這些違法行為。司法部發言人 Wyn Hornbuckle 拒絕詳細說明這些變化在實踐中可能是什麼樣子,或者 NSD 之前是否對與“中國行動”計劃相關的案件具有“積極的監督作用”。
胡安明表示,這些改革“令人鼓舞”,並且可能為治癒他和他人遭受的錯誤起訴造成的傷害開個好頭。然而,他說他正在等待觀察政府實際採取什麼行動,以及聯邦調查局和其他執法機構是否會對其行為負責。有些人一直在努力讓美國政府彌補錯誤起訴造成的損失。例如,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天普大學的物理學家郗小星,一直在試圖起訴以尋求賠償,原因是此前他因涉嫌與中國分享受限制的技術訣竅而被錯誤逮捕。他的案件早於“中國行動”計劃,但與該計劃下的案件具有相似之處。檢察官在審判前撤銷了指控。
陳剛在給《自然》雜誌的信中寫道,他讚賞這些改變,但也認為美國國會應該追究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對學術研究人員“騷擾”的責任。“除非政府承認自己的錯誤行為,否則這種寒蟬效應將對美國高等教育和美國吸引和留住世界人才的能力產生長期性的破壞性影響,”他說。
本文經授權轉載,並於 2022 年 2 月 24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