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小熊隊、山羊魔咒以及迷信的心理根源

“神奇思維”背後的直覺推理可能具有進化優勢

芝加哥小熊隊三壘手哈維爾·巴埃斯(9號)在芝加哥瑞格利球場舉行的洛杉磯道奇隊與芝加哥小熊隊之間的國家聯盟冠軍賽中獲勝後與隊友一起跳躍慶祝。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傳奇的山羊魔咒——它預言芝加哥小熊隊永遠不會贏得世界大賽冠軍——是不可能影響到2016年季後賽的比賽結果的。相信這個魔咒(1945年10月,一位憤怒的酒吧老闆因其身上散發臭味的吉祥物山羊被逐出瑞格利球場而詛咒了球隊)是不理性的,是神奇思維的典型表現。然而,當小熊隊再次尋求結束其長達108年的世界大賽冠軍荒時,像邁克爾·帕迪斯這樣的終身球迷卻在努力——但未能——保持理性。

“從理智上講,我知道這是一支非常優秀的棒球隊,”66歲的律師兼瑞格利球場季票持有者帕迪斯在小熊隊在週三晚上以 8-7 戰勝克利夫蘭印第安人隊贏得世界大賽之前幾周說。“他們在常規賽中贏了103場比賽,他們絕對沒有理由不贏。但是有一種厄運籠罩著我。總會有什麼事發生。” 為了抵禦他的恐懼感,並試圖幫助他的球隊克服數十年的厄運,帕迪斯在這個秋天他參加的每一場比賽中都戴著同一頂小熊隊的帽子,穿著同一件運動衫,並在第一球投出前與他的妻子桑迪和第三位球迷進行了一種儀式性的握手。“我說這些話時感覺自己很傻,”他承認道,“但我總感覺整個事情非常微妙地保持著平衡,任何事情都可能改變它。”

帕迪斯可能對此感到羞怯,但是當他屈服於他的迷信衝動時,他的行為是基於許多其他聰明、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也共有的常見心理傾向。事實上,促使許多迷信行為產生的直覺思維實際上可能具有進化優勢。“你永遠不會想要取消那些產生迷信思維的過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行為科學副教授簡·賴森說道,她研究判斷和直覺信念的形成。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賴森說,這些過程涉及所謂的“系統1思維”,該思維來自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開發和推廣的雙過程思維模型。在該模型中,系統 1 為判斷問題提供快速、直觀的答案,這些答案有時對生存至關重要,而系統 2 則分析並可能糾正系統 1 提出的內容。儘管一個本來理性的人對迷信的接受可能看起來是系統 2 的失敗,但賴森在她的工作中提出,像帕迪斯這樣的人“認識到他們的信念是不理性的,但選擇默許一種強大的直覺”。換句話說,系統 2 履行了它的職責,指出穿某件運動衫不可能影響場上的比賽,而球迷只是拒絕接受它。

小熊隊的困境的漫長——超過一個世紀——以及分享這種痛苦的人數也是球迷迷信儀式傾向的因素。“長期存在的迷信的直覺特性可能要強大得多,”賴森說。“而且,其他人相信這一事實意味著它被視為一種可能性。對於小熊隊,你會關注這些傳說,因為其他人都在關注它。”

而且,好吧,小熊隊自1908年以來就沒有贏得過世界大賽冠軍,肯定有原因的——不是嗎?研究表明,在我們渴望瞭解事物發生的原因並應對生活的不確定性時,人們經常會求助於所謂的因果推理,這可能會導致我們看到不存在的模式和聯絡。例如,如果小熊隊贏得了 1946 年世界大賽(或 20 世紀 50 年代或 60 年代的任何世界大賽),那麼山羊魔咒早就被遺忘了。但他們沒有——儘管導致冠軍荒的原因有成千上萬個與棒球有關的原因,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提起詛咒是最有吸引力的。芝加哥本地人兼終身小熊隊球迷達裡安·馬蒂紐克(49歲)有自己一套精心設計的比賽日儀式,他理解迷信的簡單吸引力。“這非常誘人,而且非常令人欣慰,”他說,“就像我猜想宗教信仰對很多人來說是令人欣慰的一樣。”

除了迷信行為帶來的焦慮緩解之外,在瑞格利球場發揮作用的另一種心理傾向是確認偏見。“我們思考事物的方式,”賴森說,“是我們從一個假設開始,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我們尋找證實性證據。我們不會試圖證偽。” 因此,當馬蒂紐克(他說自己有點“強迫症(強迫症)”)也迷信時,他乘坐同一趟火車去比賽,從同一個大門進入,戴著同一頂帽子,然後小熊隊贏了,這證實了他自己正在盡一份力幫助球隊的感覺。

當他們輸了時,負面代理偏見通常會發揮作用。凱里·莫雷維奇是波士頓大學奎斯特羅姆商學院的社會心理學家和營銷副教授,他研究了這種常見的傾向,並援引另一個著名的冠軍荒來解釋它。“紅襪隊有 86 年沒有季後賽成功,”莫雷維奇說,“這歸因於 1919 年將貝比·魯斯送到揚基隊的交易。但是,當紅襪隊連續兩次贏得世界大賽時,球迷們並沒有真正將其歸因於球員的鬍鬚或泰德·威廉姆斯的鬼魂。” 相反,他說,積極結果的功勞歸於球隊。“但是當它是消極的時,”他補充道,回到小熊隊的困境,“我們說這是山羊造成的。”

或者,也許是那隻黑貓——1969 年 9 月,當一支擁有四位未來名人堂成員的球隊在謝伊球場揮霍了對大都會隊 8.5 場的領先優勢時,這隻黑貓走在了小熊隊休息區和候場圈之間。或者,也許是倒黴的史蒂夫·巴特曼,這位不幸的球迷在 2003 年國家聯盟冠軍賽中接住了一個界外球,隨後被指責為小熊隊失去了冠軍,並延續了詛咒。“巴特曼球”最終被芝加哥一位餐廳老闆以 10 多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並在電視直播儀式中將其炸燬。

在討論這一事件和其中的神奇思維時,賴森隨意提出了一種新理論,這很可能給邁克爾·帕迪斯、達裡安·馬蒂紐克和其他許多小熊隊球迷帶來了新的擔憂,因為小熊隊自山羊魔咒出現以來首次重返世界大賽,將面對克利夫蘭印第安人隊。*

“如果你認為這個球是發生過的壞事,那麼是的,炸燬它非常有隱喻意義,”她說。“但是有一種說法是,炸燬它會將其散佈到世界各地,而你應該做的是將其埋葬。”

*編者注 (2016年11月3日): 這個故事在釋出後進行了更新,以反映芝加哥小熊隊擊敗克利夫蘭印第安人隊贏得了世界大賽冠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