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是像 Facebook 和 Twitter 這樣的社交媒體網站的休閒使用者,還是 eHarmony 或 Match.com 等約會網站的狂熱使用者,您可能都建立過個人線上資料,並面臨一個決定:您應該為您的個人資料圖片釋出什麼?許多人釋出頭像或自拍照,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他們孩子、配偶、寵物,甚至喜歡的引言或符號的圖片。如果您的目標是被認為有吸引力(說實話,誰的目標不是呢?),那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德魯·沃克和愛德華·武爾的新研究表明,您最好的選擇是選擇與朋友的合影。
與朋友的合影傳達了您友善且受歡迎的事實,但奇怪的是,這並不是讓您更具吸引力的原因。相反,新的研究表明,當單獨呈現時,單個面孔不如在群體中呈現時顯得更有吸引力——這是一種感知驅動的現象,稱為啦啦隊效應。
想想湖人女孩或達拉斯牛仔啦啦隊。對許多人來說,這些女性美麗而性感。然而,她們被感知到的美感部分是一種視覺錯覺,是由啦啦隊員以群體而不是單獨行動者的形式出現的事實造成的。當任何一位啦啦隊員與她的團隊在一起時,她看起來都比她獨自一人時更具吸引力。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影響深遠的故事的未來。
這種視覺錯覺是由與其他著名的視覺錯覺(如艾賓浩斯錯覺或月亮錯覺)相同的認知和感知過程介導的。在艾賓浩斯錯覺中,當一箇中等大小的點被較小的點圍繞時,它看起來會大得多,而當它被較大的點圍繞時,它看起來會小得多。月亮錯覺是指月亮在地平線上出現時看起來比在空中時更大的感覺。所有這些視覺錯覺都表明,我們“看到”的東西並不總是對我們面前的東西的簡單或直接反映。相反,我們所看到的取決於我們的視覺系統編碼的物理刺激(認知科學家稱之為自下而上的處理)以及上下文資訊、期望和先前知識的混合(稱為自上而下的處理)。
沃克和武爾認為,啦啦隊效應源於三個不同的視覺認知過程的相互作用。首先,每當我們檢視一組物體(如一系列點或一組面孔)時,我們的視覺系統會自動計算有關整個集合的總體資訊,包括組成員的平均大小、他們的平均位置,甚至面孔上平均情緒表達。因此,儘管該組包含許多單獨的專案,但我們自然會將這些專案視為一個集合,並根據集體整體形成我們的印象。
此外,我們對整個群體的印象會影響我們對任何一個單獨專案的感知。我們傾向於將單個成員視為比他們實際更像群體。因此,當我們在人群中看到一張臉時,我們傾向於將這張臉感知為與人群中所有面孔的平均值相似。
事實證明,我們發現平均臉孔非常有吸引力。透過將單獨的面孔平均在一起生成的合成面孔,被評為比用於建立它們的單獨面孔更具吸引力。根據沃克和武爾的說法,如果將一個面孔呈現在一個群體中會導致我們認為該面孔更類似於平均值,那麼我們可能會發現該面孔更具吸引力。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沃克和武爾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讓參與者對出現在群體中或單獨出現的面孔的吸引力進行評分。在他們的兩項研究中,小組照片包括同一場景中的三張男性或三張女性面孔。每張面孔的單獨肖像都是從那些小組照片中裁剪出來的。參與者對每張面孔進行了兩次評分,一次作為小組照片的一部分呈現,一次作為單獨的肖像呈現,但這些評分的順序在參與者之間是隨機的。當男性和女性面孔作為小組照片的一部分出現時,它們都被評為比單獨的肖像更有吸引力。
儘管這些發現與對啦啦隊效應的感知解釋一致,但人們有可能更喜歡出現在群體中的面孔,因為群體場景也傳達了關鍵的社交或情感資訊。為了解決這種可能性,進行了另一項研究,其中小組照片是透過將單獨的面孔(每個面孔都單獨拍攝)組裝在一個集體矩陣中構建的。參與者再次對每個面孔的吸引力進行了評分,無論是在群體中還是作為單獨的肖像。再次,當面孔與其他面孔一起出現時,它們被評為比單獨出現時更具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當群體陣列由同一張面孔多次出現時,這種效應就會消失,這表明確實是許多不同面孔的平均值產生了這種效應。
顯然,如果您想增強您的個人吸引力,合影是最佳選擇。但是,這個小組需要多大?沃克和武爾認為,增加小組規模應該會產生更精確的平均值,而精確的平均值應該對任何一個單獨的面孔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他們預測,在大型群體中出現的面孔將被評為比在小型群體中出現的面孔更具吸引力。令他們驚訝的是,在 4 人、9 人或 16 人組中評分的面孔的吸引力評級沒有差異。看來一小群密友就足以提升您的魅力。
儘管目前的研究僅評估了照片的吸引力評級,但無論您是透過 Facebook 還是面對面互動,介導啦啦隊效應的感知過程都應以類似的方式發揮作用。這些過程在自動水平上執行,對無生命和有生命物體都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很難被覆蓋,即使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眼睛在欺騙我們。因此,無論您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約會,都要從啦啦隊員那裡學習一頁:帶上一些閨蜜(或哥們)。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發表的同行評審論文,並且想寫一篇關於它的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心智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也是 NewYorker.com 的定期撰稿人。加雷思也是《美國最佳資訊圖表》系列的編輯,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garethideas聯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