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養育焦慮的一代,關於其成因和潛在療法的討論才剛剛開始。在《自主驅動型兒童》一書中,作者 William Stixrud 和 Ned Johnson 關注於當今兒童被剝奪了掌控自己生活的方式——做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並在他們自己的基礎上取得成功或失敗。作者們說,螢幕時間是問題的一部分,但善意的父母和學校也是如此,他們不知不覺地剝奪了孩子們成長為更強大、更自信和更像他們自己的機會。Stixrud 和 Johnson 回答了《心智問題》編輯 Gareth Cook 的提問。
是什麼讓您認為孩子們對自己的生活沒有足夠的掌控感?
Stixrud:我們知道,低掌控感與焦慮、抑鬱以及幾乎所有精神健康問題高度相關。研究人員發現,低掌控感是人們可能經歷的最有壓力的事情之一。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我們已經看到兒童和青少年中與壓力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顯著增加,包括焦慮、抑鬱和自殘。僅在過去六七年中,年輕人焦慮和抑鬱的發生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增。
從神經學角度來看,當我們體驗到健康的掌控感時,我們的前額葉皮層(我們大腦的執行功能部分)會調節杏仁核(大腦威脅檢測系統的一部分,啟動戰鬥或逃跑反應)。當前額葉皮層掌控時,我們處於清醒狀態。我們感到受控制而不焦慮。因此,孩子們感到更加焦慮這一事實,從定義上講,表明他們的杏仁核更加活躍,這表明他們更有可能感到不知所措、陷入困境或無助。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關於動機的研究表明,強烈的自主感是培養健康的自我激勵的關鍵,這種自我激勵使兒童和青少年能夠充滿熱情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並享受他們的成就。但我們在許多我們測試或輔導的孩子身上看到的動機模式是兩個極端,一是痴迷於成功的驅動力,二是認為努力工作沒什麼意義。這些客戶中的許多人說,他們感到來自他們的要求讓他們不知所措,他們總是感到疲倦,並且他們的生活中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部分與技術日益普及有關)。許多人談到他們覺得自己必須達到的期望,許多人抱怨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幾乎沒有發言權。

Bill Stixrud。
圖片來源:Adam Pressman
這是一個新問題嗎?
Stixrud:這是一個在過去幾十年中逐漸發展的問題。當心理學家 Jean Twenge 將 20 世紀 60 年代的大學生與 2002 年的大學生進行比較時,後者報告說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明顯降低。過去 10 或 15 年我們文化的變化似乎導致了掌控感甚至更急劇的下降。首先,孩子們玩耍的時間比十年前甚至更少,因為他們的時間被更多的上學時間、更多的計劃活動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螢幕時間佔據。研究員 Peter Gray 是最早將玩耍機會減少與掌控感下降聯絡起來的人之一。當孩子們可以在星期六的大部分時間玩耍時,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遊戲以及如何玩。他們比今天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多的能動性。現在典型的星期六通常排滿了作業和有組織的體育賽事。
此外,由於從技術到排滿的日程到焦慮等一系列原因,今天的孩子們比幾年前睡得少得多。現在,50% 的 15 歲及以上的青少年每晚睡眠時間少於 7 小時,而青少年平均需要 9 ¼ 小時的睡眠才能不感到疲倦。當我們沒有獲得足夠的睡眠時,我們的前額葉皮層和我們的杏仁核之間的連線會減弱,導致前者調節後者的能力降低。當孩子們感到疲倦時,他們總是會感到掌控感降低,因為他們更容易感到壓力,應對能力下降,並且更容易感到沮喪和灰心。
然後是技術,它顯然已經變得無處不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依賴社交媒體,可能沒有什麼比在網際網路上釋出自己的照片並等待人們評判你更外在化或降低掌控感的事情了。Twenge 最近的一篇文章實際上表明,智慧手機和社交媒體可能極大地促成了自 2012 年以來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急劇增加的現象。研究發現,至少 10% 的男孩對影片遊戲有成癮關係。沉迷於事物的孩子們經常告訴自己,“我知道我不應該這樣做,但我無法停止,”這清楚地表明他們缺乏掌控感。
我們同意 Twenge 的觀點,即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在加劇,因為我們的文化越來越重視外在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目標,例如金錢、地位和外貌吸引力,而貶低社群、歸屬感和對生活意義的追求。此外,隨著技術推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除非我們認識到擁有掌控感的重要性並做出一些改變,否則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試圖控制孩子會如何適得其反?
Johnson:除了身體和情感上的後果(更多壓力、焦慮和抑鬱)外,試圖控制孩子對動機有非常負面的影響。根據心理學中最有力的理論之一——自我決定論,人類有三個基本需求:自主感、勝任感和關聯感。自主感內置於我們的程式中,可以這麼說,就像飢餓或口渴一樣。當我們缺乏這種基本需求時,我們會經歷動機降低,或者我們確實擁有的動機會變成基於恐懼的。(“我最好這樣做,否則就糟了!”)兩者都非常不健康。如果你沒有覺得自己掌控著自己的生活,你就無法成為一個自主驅動的人。我們認為“無法起飛”現象——20 多歲和 30 多歲的人大量與父母同住——部分原因在於年輕人不再像過去那樣渴望獨立。他們想坐在家裡玩手機。他們不想像以前那樣多開車、多約會、多做愛。他們已經習慣了別人掌控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內在動機系統受到了阻礙。
還有另一種看待它的方式。評估一下當你試圖控制孩子時你會得到什麼。假設你認為你的兒子——數學不好——應該整個夏天都請家教,但他不同意。但你堅持。家教可能會有所幫助,但事實是,孩子們從他們抵制並且不覺得自己想要或需要的學業幫助中獲益甚微。即使它確實對他有所幫助,但代價也很大。這會給您與他的關係帶來壓力。他的能力可能會得到提高,但他的關聯感(他與你的關係)和自主感會降低。想象一下一個三條腿的凳子,你把一條腿變長,另外兩條腿變短。你無法在那個凳子上爬得更高。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它會翻倒。而且,你已經向他表明你比他更瞭解,他的意見並不重要。他還錯過了瞭解自己做決定的感覺的機會。孩子們需要體驗檢查自己的想法和決定的過程,如果每次都是你做決定,他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

Ned Johnson。
圖片來源:Jacqueline Campbell
您能解釋一下“安全基地”的概念嗎?
Johnson:就像棒球一樣,當你到達本壘時,你處於一個可以喘口氣,不必擔心被球擊中或被判出局的地方,家應該是孩子們休息和恢復的地方。他們每天都面臨著壓力,從學校的要求到社交動態。你希望家是他們可以去尋求喘息的地方,在那裡他們感到安全和無條件的愛,在那裡他們可以完全放鬆,以便他們可以積聚能量重新出發。但如果家是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如果父母是焦慮或控制的存在——孩子們會在其他地方或以某種方式尋求喘息。而且大多數時候,那是一個你不希望他們去的地方。或者,如果沒有地方可以成為安全基地,他們就真的有麻煩了,因為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對於大腦來說是最糟糕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發育中的大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告訴父母,他們可以對孩子說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我太愛你了,以至於不想因為你的作業和你爭吵,”以及為什麼我們希望他們朝著成為孩子無焦慮的存在邁進。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給孩子們更多的自我掌控感?
Johnson: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機會去學習處理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會感到不知所措。當孩子們感到挑戰但沒有受到威脅時,他們就會茁壯成長和成長。個人愛好(尤其是當孩子們可以自己調節節奏或強度時)非常適合這一點。想想影片遊戲是如何運作的:你玩得越好,你前進得越遠,遊戲就變得越難。你實際上並沒有死;你只需要再試一次。太棒了!遊戲可能令人難以置信地沮喪,但幾乎沒有人想要“作弊碼”來領先。它只是無法提供相同的滿足感。在生活中,孩子們希望感覺他們的成功是靠自己努力獲得的。給你的孩子每一個機會透過音樂、體育、程式設計、課後工作、徒步旅行、武術,任何能激發他熱情的東西來拓展自己。他在自己喜愛的活動中的掌握感和自主感可以擴充套件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
你可以培養支援健康心智的習慣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促進休息。鼓勵睡眠,如果他們有興趣,可以冥想和休息時間。我見過的許多學生抱怨說,當他們有一個小時的空閒時間時,他們的父母就會衝進來填滿它。休息不是懶惰。它是所有活動的基礎。培養我們所說的徹底的數字休息時間。沒有手機。沒有螢幕。那些心不在焉的時間(有些人稱之為無聊)會啟用預設模式網路中的神經迴路,該系統涉及反思過去和展望未來,處理生活。徹底的休息時間增加了前額葉皮層對杏仁核的控制,讓你保持“清醒”。
最後,把你最高的優先順序放在僅僅享受你的孩子身上。就他們現在的樣子。包括缺點在內。對於嬰兒的發展來說,最重要的輸入之一是溫暖而有回應的父母。你認為孩子們什麼時候會不再需要這種需求?我們認為,永遠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