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負擔

說謊對大腦來說很吃力。新策略透過增加負荷來揭露說謊者

我的罪惡快感之一是長期播出的電視劇 海軍犯罪調查機構 (NCIS),這是一部以海軍犯罪調查機構為重點的劇。主人公是一位前海軍陸戰隊員,現在是特別探員傑斯羅·吉布斯,他是一位紀律嚴明的偵探,具有非凡的觀察和審問犯罪嫌疑人的能力。吉布斯在審訊室裡不苟言笑,也不流露太多情感——事實上,他冷靜的舉止是他的標誌——但他是一位敏銳的謊言識別者。

心理學科學家對現實生活中的虛構人物吉布斯非常著迷。偵查謊言和說謊者對於有效維護治安和起訴罪犯至關重要,但卻異常困難。我們大多數人透過傾聽和觀察,只能正確識別略多於一半的謊言和真相——這意味著我們犯錯的頻率幾乎與正確的時候一樣高。而半個世紀的研究幾乎沒有提升這種不盡如人意的記錄。

但科學家們仍在努力改進這一點,其中包括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奧爾德特·弗賴伊。弗賴伊一直在利用他所在領域的一個關鍵見解來改進審訊方法:人類的大腦雖然能力驚人,但一次可以處理的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堆積額外的、同時進行的思維需求——或認知“負荷”——會損害正常的資訊處理。由於說謊比說真話更需要認知,這些受損的能力應該在可檢測的行為線索中顯現出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為什麼說謊更費力?想象一下,您犯了謀殺罪,吉布斯正在盤問您。首先,您需要編造一個故事,並且還需要不斷監控這個故事,使其聽起來合理並與已知事實相符。這項任務需要大量的腦力,而無辜的真相講述者不需要花費這些精力。您還需要積極記住您編造的故事的細節,這樣您才不會在任何時候自相矛盾。記住虛構的故事比記住實際發生的事情要困難得多。因為您擔心自己的可信度,所以您很可能試圖控制自己的舉止,“看起來誠實”也會消耗腦力。而且您不僅在監控自己;您還在掃描吉布斯的臉,看看他是否可能看穿了您的謊言。但這還不是全部。像演員一樣,您還需要保持角色設定的精神需求。最後,您必須壓制真相,以免洩露任何對您不利的事實——這又是對您大腦有限燃料供應的又一次消耗。簡而言之,真相是自動且毫不費力的,而說謊則與之相反。它是故意的、有預謀的且令人精疲力竭的。

測試說謊的極限
那麼,吉布斯和其他偵探如何利用說謊者和真相講述者不同的精神體驗呢?以下是弗賴伊和他的同事們在實驗室中測試的一些策略,他們在最近一期的期刊《心理科學進展》中對此進行了描述。

一個有趣的策略是要求嫌疑人倒敘他們的故事。倒敘會增加認知負荷,因為它與事件自然的向前排序相反。由於說謊者的認知資源已經耗盡,他們應該發現這種不熟悉的腦力鍛鍊比真相講述者更費力——這應該會增加他們以某種方式暴露自己的可能性。事實上,實驗室裡發生的情況正是如此:弗賴伊進行了一項實驗,其中一半的說謊者和真相講述者被指示以相反的順序回憶他們的故事。當觀察員後來觀看完整訪談的錄影帶時,他們正確識別出人們在不編造故事的情況下講述故事時,只有 42% 的謊言——低於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它們很難被發現——但當說謊者因倒敘故事而受到影響時,識別率卻高達 60%。

另一種增加說謊者認知負擔的策略是堅持要求嫌疑人與提問者保持眼神交流。當人們必須專注於準確地講述他們的故事時——說謊者必須這樣做,比真相講述者更甚——他們通常會看向某個靜止的點,而不是直接看向對話夥伴。保持眼神交流會分散注意力,並且會使敘述更加困難。弗賴伊還在實驗室中測試了這一策略,結果再次表明,當要求說謊者直視審訊者的眼睛時,觀察員更容易發現謊言。

引出真相
第三個可能出人意料地有效的策略是要求嫌疑人畫一張畫。讓人們動筆畫畫迫使人們提供空間資訊——這是大多數說謊者在計劃他們的謊言時沒有準備好的,因此,這會過度消耗他們的腦力資源。當弗賴伊和他的同事們詢問志願者他們的辦公室是什麼樣子時,他們指示一半人說出他們職業的真相,另一半人撒謊,真相講述者和說謊者在口頭回答中都給出了相同數量的細節。但是,當弗賴伊要求他們畫出他們的辦公室時,說謊者的畫作遠不如真相講述者的畫作詳細。在另一個實驗中,志願者被問及一次午餐約會,但只有一部分受試者實際參加了。說謊者對餐廳的口頭描述與他們的畫作不太相符,而真相講述者的描述則不然——這種不一致暴露了謊言。

當我們想到我們認識的虛構偵探時,包括海軍犯罪調查機構特工吉布斯,他們似乎能夠在不使用直覺以外的任何策略的情況下,揭露他們聽到的每一個謊言,所有這些技巧似乎都有些過分了。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非常罕見;心理學科學家稱他們為“巫師”,因為他們擁有看似超自然的謊言識別技能。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但沒有取得太多成功——揭開這些巫師的策略。在他們做到這一點之前,不太成熟的謊言捕捉者或許能夠利用大腦的認知缺陷,使用弗賴伊的技巧等方法,來抓住惡棍的欺騙行為。

(延伸閱讀)

  • 智勝謊言者:邁向認知謊言檢測方法。Aldert Vrij、Pär Anders Granhag、Samantha Mann 和 Sharon Leal 發表於《心理科學進展》,第 20 卷,第 1 期,第 28–32 頁;2011 年 2 月。

SA Mind 第 22 卷 第 4 期本文最初以“我們只是人類:謊言的負擔”為標題發表在 SA Mind 第 22 卷 第 4 期 (), p. 66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