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年雲層光明面”地圖

NASA 可視化了 13 年的雲層覆蓋資料,結果令人驚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陰天可能會讓人感到沮喪。但是,當你把近 13 年的測量資料加起來時,光明面就變得更加明顯。

NASA 地球觀測站 剛剛釋出了一張地圖,該地圖使用了 2002 年 7 月至 2015 年 4 月期間收集的資料,以前所未有的視角展示了世界多雲(和晴朗)的地區。

顯而易見的是,世界是一個相當多雲的地方。英國以其陰沉的天氣而聞名,它在地圖上顯示為白色,表明經常多雲,這並不令人意外。 亞馬遜雨林也是如此,它需要大量的雲來形成其豐富的降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另一方面,撒哈拉沙漠、阿塔卡瑪沙漠、阿拉伯沙漠及其同類沙漠(包括南極洲)基本上沒有云。澳大利亞和美國西部地區的雲層覆蓋也較少。

除了讓人瞭解全球的總體多雲程度外,該地圖還揭示了氣候系統的關鍵特徵。赤道周圍的雲帶通常代表 熱帶輻合帶,這是一個環繞地球的雷暴帶,由於溫暖潮溼的空氣從海洋上升而形成。熱帶輻合帶,在氣候學中被稱為 ITCZ,通常隨著季節在赤道上來回漂移。

相比之下,乾燥的空氣通常在赤道以北和以南 15-30 度處下沉。毫不奇怪,世界上大多數沙漠都位於那裡。

山脈、海岸線和其他陸地特徵也會影響雲層在地球上的移動方式。青藏高原大部分時間都是晴朗的,因為它位於南部喜馬拉雅山脈的雨影區。

雲是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也是最不被理解的部分之一,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方面。低層雲傾向於冷卻地球,而高層雲則產生相反的效果。氣候變化將如何在未來影響所有云層仍然是一個謎,因為雲層形成的過程很難建模,更不用說對特定型別的雲進行建模了(如果您想知道,雲的型別有 10 種)。

地圖中的資料來自 NASA 的 Aqua 衛星,該衛星的 MODIS 感測器 提供了足夠的資料,可以繪製出一年中每天(包括節假日)的雲圖,因為衛星不會休息。因此,當前地圖背後有大量資料,儘管它沒有提供太多關於每日或季節性變化的資訊。幸運的是,NASA 的資料是免費提供的,因此您可以檢視例如 2011 年 2 月 15 日的雲層覆蓋情況。但是,如果 365 天的雲層資訊太多,我們還將其精簡為 12 個月,以便您可以檢視全球的季節性變化。

本文經 氣候中心 許可轉載。 該文章於 首次發表 於 2015 年 5 月 12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