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越大,打哈欠的時間越長

這種奇怪的關聯至少在生物學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雖然每篇 STAT 的文章都旨在刺激您的大腦皮層,但如果這篇文章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讓您打哈欠,那麼您仍然可以感謝我們——至少如果週二發表的一項研究是正確的話。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你的大腦很大,你可以認為打哈欠促進了大腦生長和活動。如果你的大腦很小,你可以責怪你打哈欠的時間不夠長。

心理學家安德魯·蓋洛普(Andrew Gallup)和他的同事指的是“你的物種”,他來自紐約州立大學奧尼昂塔分校。 在《生物學快報》的論文中,他們報告稱,來自 19 個物種(從人類、非洲象和海象到小鼠、兔子和捲尾猴)的 109 個個體的平均打哈欠持續時間可以預測一個物種的大腦重量及其皮層神經元的數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雖然這可能看起來只是另一個奇怪的關聯,但它至少在生物學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007 年,蓋洛普提出了後來被稱為打哈欠的體溫調節理論。 該理論認為,張開我們的下巴並吸入空氣可以冷卻大腦,其他實驗室也發現了支援。 打哈欠也可能透過增加腦脊液的迴圈,將大腦從所謂的預設模式(一種背景嗡嗡作響的狀態)中踢出,進入集中注意力的狀態,2014 年的一篇論文發現。

打哈欠可以透過拉伸下巴和深吸氣來增加大腦的血液流動,用來自心臟的較冷血液替換大腦中變暖的血液,並允許與環境空氣進行熱交換,而環境空氣幾乎總是比體溫低。

蓋洛普說:“更長和/或更強烈的哈欠應該會產生更大的生理效應。” 這促成了一個預測:打哈欠的持續時間應該與大腦的大小和複雜性相關,因為擁有一個更大、神經元密度更高的大腦可能需要更多的血液流動。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他和他的同事們對 YouTube 影片中捕捉到的哈欠進行了計時。 持續時間從 0.8 秒(小鼠)到 6.5 秒(人類)不等。 駱駝可能比人們認為的擁有更大的精神儲備,以 4.8 秒的速度位居第二,而狗的平均哈欠時間為 2.4 秒。 STAT 永遠不會對狗和貓之間永恆的爭論進行權衡,但我們會提到貓的哈欠平均需要 1.97 秒。

與大腦重量和神經元數量的聯絡不僅僅是下巴大導致哈欠時間長的問題。 大猩猩、駱駝、馬、獅子、海象和非洲象的平均哈欠時間都比人類短,儘管它們的下巴更大。

然而,打哈欠作為大腦冷卻的假設仍然存在爭議。 批評人士認為,無論你張開下巴並吸入空氣有多寬和多長,都不會明顯冷卻大腦。 蓋洛普說他已經回答了關鍵的批評,並補充說:“打哈欠是否專門用於冷卻大腦仍然可以爭論,但打哈欠是否具有體溫調節後果是沒有爭議的。”

你自己的哈欠持續的秒數是否會讓你的大腦比那些轉眼間結束哈欠的人的大腦更大、神經元更多? 蓋洛普說,一個物種內的個體差異是否重要的問題“仍然是一個經驗性問題”,他正在對人類受試者進行測試。

我們只想補充一點,這項新研究中,平均哈欠持續時間與大腦重量高度相關,相關係數為 0.91(或在控制大腦大小後為 0.65),p 值為 0.001,並且與分類群之間的皮層神經元數量高度相關,相關係數為 0.95,p 值為 0.001,並且... ...

不客氣。

STAT許可轉載。 本文最初於 2016 年 10 月 4 日發表

STAT delivers fast, deep, and tough-minded journalism. We take you inside science labs and hospitals, biotech boardrooms, and political backrooms. We dissect crucial discoveries. We examine controversies and puncture hype. We hold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accountable. We introduce you to the power brokers and personalities who are driving a revolution in human health. These are the stories that matter to us all.

More by STA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