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實驗室培養的微型大腦有望徹底改革從阿爾茨海默病到寨卡病毒等各種疾病的藥物測試。 每個人類腦細胞束都非常微小,可以放在大頭針的針頭上。 研究員托馬斯·哈同和他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同事利用幹細胞創造了這些迷你大腦,這些幹細胞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會轉變成支援細胞和各種型別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會迅速相互連線並開始交流。
這三張顯微照片是用雷射拍攝的,以照亮彩色熒光染料。 細胞核呈紫色或藍色。 右側的迷你大腦以軸突(粉色)纏結為特色——軸突是神經元的延伸,用於傳送和接收訊號。 中間的大腦突出了更多的軸突(紅色)和產生神經遞質多巴胺(綠色)的神經元。 左側的大腦顯示神經細胞體及其突出的樹突(均為綠色),以及支援性星形膠質細胞(紅色)。
迷你大腦高度統一、防凍且相對便宜。 哈同的初創公司Organome計劃很快將其作為實驗室動物的替代品推向市場,用於藥物測試。 “我們正在進入21世紀的細胞培養時代,”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