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園拯救之戰:對抗入侵魚類 [幻燈片]

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根除黃石公園最大湖泊中非本土湖鱒的戰鬥中取得了一些勝利。

七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在黃石湖上,九米長的鋁製船“錘頭鯊號”緩緩駛向一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漂浮的黃色旗幟浮標。這個浮標標誌著一張275米長的網,這張網已經在湖中懸掛了24小時。兩名船員用液壓絞盤將網拉上來——是空的。

大多數漁民會感到失望,但菲爾·德普克卻感到鼓舞。對於國家公園管理局(NPS)的漁業生物學家德普克來說,空網是一個訊號,表明他和他的同事可能正在贏得他們對抗湖鱒的戰鬥,湖鱒是一種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它一直在破壞這個湖泊,這個世界標誌性的生態系統之一。“我們最近一直在針對較大的湖鱒,”他一邊解釋,一邊將空網放入桶中。“但是較大的湖鱒很難找到。”

湖鱒——不是真正的鱒魚,而是一種被稱為紅點鮭的近親——是一種貪婪的捕食者,原產於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五大湖的冰冷水域。在20世紀80年代,一位匿名垂釣者——一位被稱為“水桶生物學家”的愛管閒事者——將一小部分湖鱒傾倒入黃石湖,這個位於美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心臟地帶的352平方公里的寶石。入侵者,通常超過10公斤,給湖泊的本土居民——黃石割喉鱒帶來了災難,黃石割喉鱒是一種金色的魚,因其下頜下的紅色條紋而得名。割喉鱒的數量曾經高達四百萬,但由於幼鱒成為獵物,數量驟降了90%。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國家公園管理局在1996年開始設定刺網以殺死入侵者時,為時已晚。湖鱒的數量迅速膨脹到估計有五十萬條。

當割喉鱒的數量崩潰時,它們拖垮了整個食物網。熊、鶚、鷹和其他以河流和溪流中產卵的割喉鱒為食的食肉動物都餓了肚子。(相比之下,湖鱒一生都留在湖裡,捕食者無法觸及它們。)一條支流,清水溪,曾經每年有70,000條遷徙的割喉鱒。今天,只有不超過500條鱒魚光顧這條溪流。

割喉鱒的喪失已經波及到整個大黃石生態系統。棕熊,它們歷史上在春天大量吞食產卵的割喉鱒,現在轉而捕食幼麋。黃石公園的平均棕熊,曾經每年殺死不到四隻幼麋,現在估計吃掉七隻——可能足以減緩遷徙鹿群的增長。因此,割喉鱒可能對黃石生態系統的影響甚至超過了長期以來被科學家譽為公園關鍵物種的狼。耶魯大學生物學家亞瑟·米德爾頓說,他研究了入侵的影響,“黃石湖水域中的魚類有可能影響你在公園外50英里處看到的麋鹿數量。”

先是徒勞,然後是希望
起初,國家公園管理局控制入侵的努力是徒勞的。他們每年都部署更多的網,捕獲更多的湖鱒:2005年近40,000條,2006年60,000條,2008年近80,000條。但這些外來物種仍然像以往一樣強大。“我們正在減緩增長速度,但種群仍在增加,”國家公園管理局漁業生物學家帕特·比格洛說。

2009年,比格洛和她的團隊向希基兄弟漁業公司尋求幫助,這是一傢俬營捕魚隊,當時已經在愛達荷州的彭德奧雷湖清除湖鱒。他們更大的船隻和裝置使他們能夠部署比公園管理局更長的網,並將這些網設定成不同的配置——特別是,一種正弦波形的曲線,可以可靠地捕獲更多的魚。並且在收集了近二十年的捕撈率資料後,漁網捕撈者能夠更好地瞄準黃石湖鱒魚的熱點地區,如卡林頓島周圍的淺水產卵地。

結果是湖鱒清除量大幅增加:2011年為224,000條,2012年為300,000條,2013年又為300,000條。雖然捕獲數量一直很高,但捕撈相同數量的魚需要更多的網和更多的水上作業天數,這表明外來物種最終變得越來越稀少。更重要的是:根據2013年的一份報告,割喉鱒的數量近年來首次開始緩慢上升。

進展令人鼓舞,但入侵者很可能將留在黃石公園。雖然完全根除可能是不可能的,但國家公園管理局希望抑制湖鱒的數量——並增加割喉鱒的數量——足以維持一個健康、功能正常的生態系統。為此,該機構及其合作伙伴正在試驗其他攻擊湖鱒的方法,包括一系列電極,這些電極可以電擊它們的卵和幼蟲。“如果你能兩頭兼顧,既清除成魚,又殺死任何卵和胚胎,”比格洛說,“你就能真正有所作為。”

到中午,錘頭鯊號船員只捕獲了11條晚期鱒魚。然而,德普克並沒有慶祝。他告誡說,湖泊南臂的淺水區不是湖鱒的主要棲息地,炎熱的天氣也讓魚感到遲緩。儘管如此,當一張又一張網空空如也時,很容易想象入侵者已經變得非常稀少。

然而,當天最後一張網消除了這種想法;它包含一條八公斤重的雌性湖鱒——比棒球棒還長,像人類的大腿一樣粗,石板灰色,點綴著白色斑點。德普克用刷柄敲擊它的頭部,然後把它扔進桶裡。又一條湖鱒被處理掉了,自1996年以來,刺網捕撈者的總數現在約為150萬條,而且還在計數。

本報道由新聞與自然資源研究所支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