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的魅力

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對光學現象的迷戀

Mirage in the desert, near Aswan and Abu Simbel, Egypt.

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靠近埃及的阿斯旺和阿布辛貝。

Hwo/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1827年6月,在旅行了一整天后,記者理查德·馬登抵達埃及蘇伊士附近的阿杰隆德。他望著浩瀚沙漠的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幅景象,這景象在他航行結束後很久仍讓他難以忘懷。“那一刻,我眼前出現了一個波光粼粼的湖面……清真寺和尖塔清晰可見,我曾多次問我的貝都因人,那是不是我們眼前的蘇伊士;但他們嘲笑我,說那全是沙子,”他後來寫道。

劍橋大學科學史學家菲奧娜·艾默裡在202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海市蜃樓最初在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英國成為大眾著迷的物件,這一時期的小說、科學期刊和旅行文學中充斥著生動的描寫。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公眾對視覺的不可靠性越來越著迷,這在魔術燈表演和立體鏡或西洋鏡等儀器中得到了證明。

與諸如空想性錯視和後像之類的感知體驗相比,海市蜃樓是真正的光學錯覺。這意味著它們的基本解釋在於光學:光的行為和特性的科學。與此同時,許多所謂的視錯覺與光的物理學關係不大,但它們是在觀察者的頭腦中形成的。這種錯覺更恰當地稱為視覺(或在其他感官中,聽覺、觸覺等)或認知錯覺,具體取決於它們是來自感覺還是認知大腦區域。視覺(而非光學)錯覺的一個例子是我們對某些靜止影像中運動的感知,當我們的視覺大腦回路對影像中的區域性亮度變化做出反應時,就像對實際運動做出反應一樣,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至於海市蜃樓本身,它們是由量子電動力學現象引起的,即光子總是選擇時間最短的路徑。因此,當空氣溫度恆定時,光線沿直線傳播。但在存在穩定的溫度梯度的情況下,光線會沿著從較熱空氣到較冷空氣的彎曲路徑傳播。在垂直溫度梯度的特定情況下,光線會從天空彎曲到觀察者的眼睛。這種情況的一個常見例子是看到天空反射在前方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將其解釋為地面上的水。這種“海市蜃樓效應”反射是過去十年水下隱形技術發展的核心。

“儘管我意識到海市蜃樓的存在,但我無法說服自己相信這些影像……只是被反射出來的,”馬登寫道,今天仍然如此。海市蜃樓和200年前一樣令人著迷,它們仍然困擾著我們的感官,並提醒我們,視覺遠不止肉眼所見。

Susana Martinez-Conde 是紐約州布魯克林州立大學下城健康科學大學的眼科學、神經病學、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她是 Prisma Prize 獲獎作品 Sleights of Mind 的作者,合著者包括 Stephen Macknik 和 Sandra Blakeslee,也是 Champions of Illusion 的作者,合著者包括 Stephen Macknik。

更多作者:Susana Martinez-Conde

Stephen Macknik 是紐約州布魯克林州立大學下城健康科學大學的眼科學、神經病學、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他與 Susana Martinez-Conde 和 Sandra Blakeslee 合著了 Prisma Prize 獲獎作品 Sleights of Mind。他也是 Champions of Illusion 的作者,合著者包括 Susana Martinez-Conde。在 Twitter 上關注 Macknik @stephen_macknik

更多作者:Stephen Macknik
SA Mind Vol 33 Issue 1本文最初以“海市蜃樓的魅力”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33 卷第 1 期(),第 3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22-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