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徹底用盡的人生

活出精彩人生並不取決於財富,甚至不取決於幸福,而取決於豐富而複雜的體驗

大眾科學 Mind November 2020

大眾科學《心靈》2020年11月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有什麼比追求幸福更具美國精神的嗎?它不僅被寫入《獨立宣言》,似乎還是我們衡量人生歷程的重要指標之一。在2016年,我記得讀到英國作家露絲·惠普曼在Vox.com網站上發表的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她在兩國都居住過後,做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她寫道,美國人痴迷於幸福,以及我們為實現幸福所做的諸多努力,實際上正在使我們變得痛苦。一些有趣的研究支援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你越看重幸福,你就越不幸福。

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探討了心理上豐富的人生(不一定是幸福的人生)如何可能產生更高的投資回報,可以這麼說。如果情感成長對您有價值,那麼廣泛的情感、挑戰和體驗——即使是不好的體驗——也可能給您帶來您一直在追求的美好生活(參見“為心理上豐富的人生辯護”)。在如此多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時期,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概念。這讓我想起記者亨特·S·湯普森的一句話:“人生不應該是一段走向墳墓的旅程,目的是安全地抵達,擁有一具漂亮且儲存完好的身體,而應該是側身滑入,帶著一股煙霧,徹底用盡,完全磨損,並大聲宣告‘哇!真是一趟刺激的旅程!’”

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大眾科學》的首席新聞通訊編輯。她撰寫每日“今日科學”新聞通訊,並負責管理該雜誌的所有其他新聞通訊。此外,她還管理所有特別收藏版,過去曾擔任《大眾科學·心靈》、《大眾科學·空間與物理》《大眾科學·健康與醫學》的編輯。加夫裡列夫斯基在《科學家》雜誌開始了她的新聞生涯,在那裡她是一名專題作家和“熱門”生命科學研究論文的編輯。她在教育出版領域工作了六年多,為生物學、環境科學和營養學高等教育編輯書籍。她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地球科學碩士學位和新聞學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也是普利策獎的誕生地。

更多作者: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
SA Mind Vol 31 Issue 6本文最初以“那種徹底用盡的人生”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31卷第6期(),第2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