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中,詐騙藝術家正在使用商業銷售的假尿來欺騙醫生開具止痛藥,如氫可酮——然後這些藥物可能被濫用或非法出售。這種合成尿液讓患者透過旨在確保他們沒有服用阿片類藥物或濫用藥物的測試。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臨床化學和毒理學主任帕特里克·凱爾表示,在他的醫院,“一些此類產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被遺留在洗手間裡。”
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凱爾和他的病理學家同事賈斯溫德·考爾現在已經展示了合法的嗜好——包括巧克力、咖啡和香菸——如何幫助區分真尿和假尿。
過去識別假樣本的方法包括測試尿液的酸度和密度,以及評估一種名為肌酐的代謝廢物物質的濃度。但凱爾表示,一些合成產品現在可以透過這些評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項新方法在去年十月於明尼阿波利斯舉行的法醫毒理學家協會 (SOFT) 年會上被描述,它尋找尿液中常見的四種物質:咖啡因和可可鹼(均存在於巧克力、茶和咖啡中);可替寧(尼古丁分解產生);以及尿膽素(降解的血紅蛋白,賦予尿液黃色)。該技術採用液相色譜法分離尿液,就像灑在紙上的水將墨水分離成不同的顏色一樣。然後,這些化合物流入質譜儀,質譜儀透過它們的分子量來識別它們。
科學家們研究了四個不同組別的各種物質。其中一組 100 個尿液樣本來自被觀察到提供樣本的人。第二組 100 個樣本來自尋求止痛藥但未被觀察的個體。第三組來自 200 名未被觀察的求職者。最後一組由 10 個市售合成尿液樣本組成。所有由被觀察個體提供的樣本中,至少有一種四種測試物質呈陽性;止痛藥組的三個樣本和求職者的兩個樣本缺乏這些物質。沒有合成尿液樣本含有這四種物質中的任何一種。凱爾說,陰性結果並不證明存在犯罪活動——但它們可以表明試圖欺騙。他補充說,在這種情況下,“診所或企業應該簡單地從該個體那裡收集另一個樣本。”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米歇爾·皮斯是 SOFT 的主席,但未參與這項研究,她指出,該測試無法檢測出將他人尿液冒充自己尿液的人。“如果有人攜帶合成尿液或他人的清潔尿液,你必須進行觀察性收集,”她說。皮斯還警告說,假尿液製造商可以很容易地在其產品中新增咖啡因或可可鹼等物質。
凱爾說,有些製造商已經這樣做了。他強調,因此測試必須尋找我們體內自然產生的化合物(在本例中為尿膽素)。將其與常用消費物質相結合,使測試更加有效——並且可能比觀察人們排尿更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