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世界的科技:2018 年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工業和企業的倡導者,以及機械和其他改進的期刊”:這一使命以視覺方式突顯了我們第一期雜誌的標誌,日期為 1845 年 8 月 28 日星期四。在最新一期的《大眾科學》兌現這一承諾中,我們為您帶來本月封面故事“2018 年十大新興技術”,這是《大眾科學》與世界經濟論壇專家網路的合作成果。

什麼是“新興”技術?它必須是具有潛在顛覆性的解決方案,有望改變世界。它必須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或顯示出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在全球爆發的其他跡象。它必須為社會和經濟帶來重大利益——儘管我們的專業作者在他們關於每項創新的文章中並沒有迴避指出可能的缺點。

選擇過程大約在一年前開始,當時我們開始徵集偉大的想法。每年,我們都會徵求《大眾科學》的編輯團隊和顧問委員會、論壇知識淵博的網路以及其他人的提名。然後,由多個領域的全球權威人士組成的指導小組開始進行徹底的篩選過程;他們進一步調查每項提交的內容,並在小組討論中分享見解。特別感謝我們的指導小組和我的聯合主席 IBM 的伯納德·S·梅爾森,感謝論壇的里加斯·哈吉拉科斯和奧利弗·坎恩,以及我們的眾多貢獻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另一種專家觀點,我們轉向量子物理學家羅納德·漢森和克里斯特·沙爾姆以及他們關於“幽靈般的行動”的專題報道。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即粒子即使相隔遙遠也能保持“幽靈般的”聯絡,這與我們對自然的直覺圖景相悖。這種效應已在許多實驗中觀察到——但每個實驗也包含漏洞,使得完全排除任何其他效應的可能性變得不可能。他們寫道,最終,無漏洞的測試證實,量子糾纏無法被解釋掉。 

分散的、不相關的碎片——這次是化石骨骼——是研究人員托馬斯·海厄姆和卡特琳娜·杜卡在“大海撈針”中提出的問題。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樣,在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洞穴中,一種新穎的技術組合使科學家能夠梳理大量未識別的碎片,以尋找關於人類物種何時、何地以及如何相互作用的線索。希望您喜歡在本期雜誌中建立的許多其他科學和技術聯絡;與往常一樣,我們歡迎您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