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許多文化中的首選飲品,長期以來一直被吹捧具有多種療效。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就心臟病而言,這很可能是真的。根據昨天線上發表在《迴圈: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的研究結果,經常飲茶的心臟病發作患者與不飲茶的患者相比,生存率顯著提高。
哈佛醫學院的肯尼斯·穆卡馬爾和他的同事對1900名心臟病發作倖存者進行了調查,發現那些報告飲茶最多的人在隨訪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最小。超過一半的患者在心臟病發作前一年沒有喝過任何茶;615人是適度飲用者(每週少於14杯);266人是重度飲用者,平均每週飲用19杯。到研究期結束時——大約三年半後——313人已經死亡。總的來說,適度飲用者的死亡率比不飲用者低28%,而重度飲用者的死亡率低44%——無論年齡、性別以及臨床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差異如何。
研究小組懷疑,綠茶和紅茶中富含的被稱為類黃酮的抗氧化劑可能解釋了飲茶與生存之間的聯絡。之前的研究表明,類黃酮可以預防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並且可以增強心臟病患者血管的舒張能力。此外,試管研究表明,類黃酮可能具有抗凝血作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研究人員承認,由於關於患者飲食習慣的資訊很少,他們的研究結果是有限的。因此,儘管目前的發現強烈表明飲茶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後的死亡風險,但穆卡馬爾表示,這種聯絡需要在受控臨床研究中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