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秘訣始終是導語——那是記者術語,指的是故事的開頭,即能夠抓住讀者興趣的那個引人入勝的想法。一旦我找到了那顆寶石,剩下的敘述似乎就會從我頭腦中的灰質輕鬆地流到我敲擊鍵盤的手指上。
這些創造性的火花從何而來?我們怎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召喚它們?為什麼做到這一點會如此困難?完整的理解尚未到來,但神經科學家已經在追蹤創造力產生的地點和方式。他們也為我們每個曾經努力點燃這些創造性火焰的人帶來了一些好訊息。事實證明,召喚我們自己的繆斯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容易,特別是如果我們學會養成習慣的話。更多資訊,請參閱烏爾裡希·克拉夫特的《釋放創造力》。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兼工程師列奧納多·達·芬奇,以《蒙娜麗莎》等畫作而聞名,似乎從不缺乏新穎的想法。除了藝術傑作外,他還設計了飛行器、運河、各種建築物和坦克。然而,他的成功清楚地表明,富有想象力的天才不足以推進一項創新。在喬納森·佩夫斯納的《神經科學家列奧納多·達·芬奇》中,您會看到另一個關鍵要素是將邏輯和系統研究應用於異想天開的想法。列奧納多生活在一個更樂於接受普遍智慧而非實驗的時代,他當時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想法,即親自檢查和記錄人體解剖結構。因此,他在發展對大腦更真實的理解方面超越了他的同時代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希望您發現本期《大眾科學·思想》中的這些文章以及其他文章發人深省。如果這些文章激發了您的寫作靈感,請務必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