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人類進化學者之間長期存在的爭論焦點在於過去存在多少種人科物種。一些古人類學家傾向於簡潔的進化樹,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已知的人類化石記錄表明進化是複雜的灌木叢狀。後一種觀點近年來逐漸流行,但來自坦尚尼亞的一塊新化石表明,可能需要進行一些修剪。今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在奧杜威峽谷(路易斯和瑪麗·利基幾十年前使之聞名的一個地點)出土的一個標本彌合了之前確立的兩個物種之間的差距,表明它們實際上是同一種物種。
羅格斯大學古人類學家羅伯特·布魯門申領導的一個團隊發現了這塊化石——一個帶有所有牙齒的上頜骨和下半張臉。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 184 萬至 179 萬年前,大約是我們人類屬Homo開始在進化出更大的大腦、製造工具和利用更大的動物作為食物方面嶄露頭角的時候。根據該報告,這一新發現被命名為 OH 65,與肯亞的一塊化石非常相似,一些研究人員將該化石歸為H. rudolfensis物種。然而,與此同時,關鍵特徵將 OH 65 與已知最早的人屬Homo成員H. habilis的模式標本聯絡起來。布魯門申評論說:“OH 65 使我們能夠重新洗牌屬於祖先屬的標本,並將rudolfensis和habilis聯絡起來。它表明所有三個標本都可能是同一種物種——Homo habilis的成員。”
OH 65 以及與其一起發現的石器和屠宰過的動物遺骸出現在峽谷西部較乾燥的地區。根據石頭和骨骼中明顯的工具製造和屠宰模式,布魯門申和他的同事們假設,像 OH 65 這樣的人科動物可能在較溼潤的時期“從生態生產力更高的東南盆地不定期地季節性地突襲到西部盆地的溪流”。如果是這樣,這將為以下觀點提供更多支援:即使是最早期的人屬成員也具有行為靈活性,會遷移以應對資源和住所可用性的季節性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