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聚變”研究員被控行為不端

針對普渡大學的魯西·塔萊亞爾汗的第二次調查發現了不當行為的證據

關於氣泡聚變的爭論——即備受爭議的2002年宣稱氣泡破裂可以引發聚變反應——可能終於平息了。

普渡大學的調查人員上週指控氣泡聚變的主要倡導者、核工程師魯西·塔萊亞爾汗兩項行為不端,因為他們認定他偽造了其實驗室成員已獨立驗證了該效應的表象。

2002年,當時在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工作的塔萊亞爾汗是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的主要作者,該研究聲稱透過用高頻聲音和中子轟擊裝有丙酮的燒杯,在其中激發了聚變,這種效應被稱為聲致聚變或氣泡聚變。但研究人員在試圖重複該實驗時一無所獲。塔萊亞爾汗於2004年搬到普渡大學,並在那裡繼續他的研究。

隨之而來的是爭議。2006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報道說,普渡大學的教員在塔萊亞爾汗拒絕分享他的資料,並且當他們的工作未能支援他的說法時,撤回了對他們工作的幫助後,開始對他持懷疑態度

該大學於11月成立了一個由來自包括普渡大學在內的五個機構的六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委員會,以調查圍繞2005年發表在《核工程與設計》(NED)雜誌上的論文的12項指控。在這篇論文中,當時在塔萊亞爾汗的普渡大學實驗室工作的博士後研究員徐一班和碩士生亞當·巴特聲稱重複了氣泡聚變的結果

根據委員會的報告,塔萊亞爾汗密切參與了《NED》論文的撰寫和發表,但故意將自己的名字從論文中刪除。然後,他在一年後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R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引用了這項工作,作為氣泡聚變的獨立佐證。

該小組還指責塔萊亞爾汗將巴特列為《NED》論文的作者,即使這位碩士生只有極少的貢獻。

普渡大學成立的初步調查委員會沒有要求調查人員檢查塔萊亞爾汗是否透過操縱自己的實驗來實現他想要的結果來捏造他的發現。

在2006年的論文中,徐被認為是共同作者,塔萊亞爾汗聲稱他再次使用不同的裝置觀察到了氣泡聚變,該裝置基於超聲波撞擊液體所發射的中子的能量。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指出,結果與放射性同位素鉲252的汙染所預期的結果一致,如果屬實,則提出了這種汙染是否是故意的疑問。

普渡大學發言人約瑟夫·貝內特表示,調查委員會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供調查人員整理出這一指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講述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貝內特表示,塔萊亞爾汗必須在週三結束前提出上訴,並補充說任何處罰都將由大學自行決定。塔萊亞爾汗博士沒有回覆要求採訪的電子郵件。

這是普渡大學對該案件的第二次調查。早先的調查於2007年2月澄清了塔萊亞爾汗的嫌疑。但普渡大學的官員對案件的細節保密,包括指控和委員會成員,貝內特表示這是大學的政策。

“普渡大學從一開始就試圖掩蓋這件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研究氣泡破裂或空化的化學教授肯尼斯·蘇斯利克說。

2007年5月,眾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立法者要求對這項研究進行更徹底的調查,該研究獲得了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318,000美元的資金。原則上,任何新的聚變來源都可能被利用來提供能源。

蘇斯利克表示,普渡大學的調查人員“對塔萊亞爾汗博士非常寬大,但仍然發現他犯有研究不端行為。”

2002年的《科學》論文幾乎立即遭到了抨擊。該手稿的三位審稿人(他們負責評判同行評審期刊的投稿的質量和價值)放棄了通常的匿名性——蘇斯利克是其中之一——以表明他們不相信作者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觀點。

橡樹嶺甚至採取了不尋常的步驟,要求另一組研究人員嘗試重複該結果,但他們未能成功,儘管他們使用了更復雜的實驗裝置。在2007年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的一篇論文中,蘇斯利克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員塞思·普特曼重現了塔萊亞爾汗最初的聲致聚變實驗,但沒有發現任何聚變跡象

蘇斯利克表示,目前科學家已經放棄了氣泡聚變。“這些實驗,”他說,“充其量是存在嚴重缺陷,並且多年來沒有可信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