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在南加州附近太平洋中發現雌性化魚類的科學家現在表示,這些發現是基於研究人員意外汙染的樣本而錯誤得出的。
2005年的這項發現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因為這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海洋中發現雌雄同體動物——一種當雄性動物暴露於類激素汙染物時,其睪丸會像卵巢一樣生長出卵子的現象。當時,這種半雄半雌的鰈魚被認為與洛杉磯和橙縣的大型汙水排放口有關。
但是,當南加州沿海水研究專案的科學家返回同一地點測試數百條魚時,他們沒有發現任何產卵的雄性魚。因此,去年11月,他們重新測試了原始魚類樣本,並重新閱讀了病理報告,並意識到在雄性魚身上發現的卵子實際上並不在它們的睪丸內。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的首席毒理學家史蒂文·貝說,它們顯然是“散落的卵子”。 一些雌性魚的卵子顯然掉落到雄性魚的組織上。 貝說,他不確定交叉汙染是發生在船上,還是在實驗室裡,當時在船上採集了鰈魚和鰨魚,並在洛杉磯、帕洛斯弗迪斯半島和亨廷頓海灘附近進行了解剖。
“發生的事情是,當我們解讀報告時,我們沒有仔細閱讀病理學家的措辭,”貝說。 “問題在於我的團隊在解讀報告時不夠謹慎。 提示已經存在。”
其他從事類似魚類研究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對這個錯誤感到驚訝。 這表明組織解剖或處理過程,可能最有可能在野外進行,是“馬虎的”。
“如果樣品之間沒有清潔刀具,而且人們很馬虎,那麼他們可能汙染了睪丸樣本。 我想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接受這就是發生的事情。 非常不幸,”新不倫瑞克大學生物學教授兼加拿大研究主席凱倫·基德說,她研究淡水魚的激素干擾。
在過去的20年中,將模仿激素的汙染物與世界各地野生動物和人類的雌性化效應聯絡起來的研究一直備受爭議。
洛杉磯縣衛生區的監督環境科學家約瑟夫·古利稱這個錯誤是“一場小災難”。
古利說,虛假的雌性化魚“引發了很多擔憂和很多努力”,當地汙水處理機構非常擔心,他們資助了一項75萬美元的後續研究,在2006年研究了600多條魚。 “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雌雄同體魚]會在一年出現,而下一年卻沒有。 令人鼓舞的是,我們沒有得到我們最初認為的結果。”
海洋魚類激素改變
儘管存在錯誤,南加州的科學家表示,他們新的同行評審、已發表的研究證實,在洛杉磯和橙縣附近,棲息在海底的海洋魚類高度暴露於破壞激素的化學物質中。 其他更微妙的激素改變跡象也得到證實——包括在廢水排放點附近的雄性鰈魚中雌激素水平降低。
每天,來自這兩個縣的數十億加侖經過處理的汙水透過三個排放口或海底管道排放到海洋中,這些管道延伸到離岸兩到五英里處。 排放物包括女性的天然雌激素以及來自避孕藥和消費品的合成類激素物質。
這些魚是在2003年在離岸幾英里的多個地點採集的,作為確定海洋生物是否在排放口受到危害的研究的一部分。 當時,在排放口附近捕獲的64條雄性鰈魚和鰨魚中,有11條被標記為卵子陽性,而在更遠的地方沒有發現卵子。 這些位置符合廢水中的雌激素汙染物可能會改變魚類性器官的假設。 “所有這些地點都靠近排放口,所以我們看到的模式是有道理的,”貝說。
科學家最初在2005年巴爾的摩的一次毒理學會議上討論了他們關於雌性化魚類的發現,《洛杉磯時報》當時發表了一篇關於此事的報道。 “當時,我們認為這些是真實的發現,”貝說。
貝說,發現這個錯誤“令人沮喪”。 “但是感謝上帝,我們沒有就此撰寫論文。” 由於資料是初步的,科學家們沒有向期刊提交任何內容以供發表。 作者在12月在《環境毒理學與化學》雜誌的報告中承認了錯誤。
貝說,錯誤發生在他的團隊在病理報告中看到11個雄性樣本被檢查出卵子陽性,但沒有注意到卵子的位置時; 病理學家注意到卵子在睪丸外。 當三個月前重新測試相同的切片時,三條鰈魚和所有六條英國鰨魚都沒有卵子,另外兩條鰈魚有“極少的睪丸卵”,這可能是由於解剖或處理過程中的汙染造成的,貝說。
錯誤“極少發生”
南加州沿海水研究專案成立於1969年,是一個由美國環境保護署、州環境機構以及縣和市衛生機構資助的公共機構。 它以其科學而聞名且備受推崇,儘管它們不是激素干擾方面的專家。 分析組織的私營弗吉尼亞州實驗室實驗病理學實驗室被認為是美國最有經驗的動物病理學實驗室之一。 該公司的病理學主管在接受EHN聯絡時拒絕置評,理由是客戶隱私。
南加州研究所執行主任史蒂夫·韋斯伯格稱這些錯誤“極少發生”。
在其他地方,在許多被汙水處理廠或工業汙染的河流、河口和湖泊中,包括英國、加拿大、地中海和波托馬克河中的河流、河口和湖泊中,已經發現並證實了雌性化魚類。
在其擴大的測試中,南加州科學家在2006年捕獲的373條雄性魚中沒有發現雌雄同體魚。 然而,他們確實發現了激素的細微變化。
例如,雄性刺頭鰈的雌激素水平非常高,高於雌性,無論它們在哪裡被捕獲。 這可能是該物種的自然怪癖。 但根據他們12月的報告,排放口附近的雄性和雌性魚的雌激素含量約為未受汙染地點附近魚類的一半。 報告稱,排放口附近的抗雌激素化學物質可能是原因。 排放口附近的魚類的應激激素和甲狀腺激素也不同,表明對其生理機能有影響。
然而,刺頭鰈因其是底層魚類且相當久坐不動而被選中進行研究,它們數量豐富,而且似乎對其種群或生殖器官沒有總體影響。 “我們知道魚類種群似乎很健康。 我們沒有看到數量下降,”貝說。
基德在審查了他們的報告後表示同意。
“我們的總體印象是,[南加州附近的]魚類正在暴露於汙染物中,並且雄性和雌性魚類的激素產生受到一定影響,”基德說。 “然而,報告的結論是有道理的,並且沒有強有力的總體證據表明廢水影響地點的鰈魚存在內分泌紊亂。”
基德說,沒有發現雌化魚並不令人驚訝,因為這“可能是一種極端效應……我的直覺是它不會經常發生,而且它將是物種特異性的。”
她說,“雌雄同體不是唯一的煤礦中的金絲雀。” 她補充說,可能還有其他跡象表明它們的生殖系統不健康。 科學家對激素改變對魚類繁殖力的影響知之甚少。 “對於暴露種群的任何變化,我們都應該關注,”她說。
古利說,第二項研究的資金“沒有浪費”,因為它揭示了很多新資料。 但他說,這筆錢是由兩個縣的居民透過汙水處理費支付的,“在預算意識增強的時期”。
交叉汙染“引發了一連串的擔憂,並刺激了許多良好的研究。 但這是一件好事,”貝說。
本文最初發表於環境健康新聞,環境健康新聞是由非營利性媒體公司環境健康科學出版的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