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對“塔比星”瞭解越多,這個奇異的天體就越神秘。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獵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最新分析觀測顯示,恆星KIC 8462852——其偶爾發生的、劇烈的亮度下降仍然讓天文學家們撓頭——在過去幾年中整體亮度也在變暗。
加州理工學院帕薩迪納分校的研究主要作者本·蒙特在宣告中說:“KIC 8462852的穩定亮度變化非常驚人。” [尋找智慧外星生命的13種方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蒙特補充說:“我們四年來的高精度測量表明,這顆恆星確實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暗。” “這種型別的恆星緩慢地褪色多年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在開普勒資料中沒有看到任何其他類似的情況。”
KIC 8462852去年九月成為頭條新聞,當時由耶魯大學的塔貝莎·博亞吉安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宣佈,這顆恆星在過去幾年中亮度急劇下降了幾次——其中一次,降幅高達驚人的 22%。
這些亮度下降幅度太大,不可能是由繞軌道執行的行星引起的,因此科學家開始提出其他解釋。 例如,可能是一顆行星或一個彗星群解體,隨之而來的塵埃和碎片雲週期性地阻擋了恆星的光線。 或者,可能是恆星和地球之間深空中某些未知的物體導致了亮度變暗。
亮度下降甚至與智慧文明建造的巨型能量收集結構相符——儘管研究人員一直熱衷於強調這種“外星巨型結構”情景相當不可能。
2016 年 1 月,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布拉德利·謝弗報告稱,KIC 8462852 似乎也整體亮度變暗了 14% 時,這種怪異現象更加嚴重,時間範圍為 1890 年至 1989 年之間。
這個結論是基於謝弗對夜空的攝影底片的分析,這些底片設法捕捉到了塔比星,它距離地球約 1,500 光年。 然而,一些其他天文學家質疑這種解釋,他們認為,在那段時間內用於拍攝天空的儀器的差異可能是造成明顯的長期亮度變暗的原因。
因此,蒙特和華盛頓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天文臺的共同作者約書亞·西蒙決定仔細搜尋開普勒資料,尋找謝弗發現的趨勢的任何跡象。 他們發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暗示。
開普勒從 2009 年到 2013 年觀測了 KIC 8462852 以及大約 150,000 顆其他恆星。 蒙特和西蒙發現,在這段時間的前三年,KIC 8462852 的亮度降低了近 1%。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這顆恆星的亮度下降了驚人的 2%,並在觀測期的最後六個月保持水平。(開普勒此後已轉向一項名為 K2 的新任務,在此期間,該望遠鏡正在更有限的基礎上尋找系外行星並執行各種其他觀測。)
西蒙在同一份宣告中說:“這顆恆星因其偶發性的亮度變暗事件而早已完全獨一無二。”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它還有其他同樣奇怪的特徵,既有近三年的緩慢變暗,然後又突然更快地變暗。”
蒙特和西蒙表示,他們不知道塔比星怪異行為背後的原因,但他們希望他們的研究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雜誌》接受發表)最終能幫助破解這個謎團。
蒙特說:“要為一個恆星做出三種以前從未見過的不同行為的合理解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這些觀察將為解決 KIC 8462852 之謎提供重要的線索。”
版權所有 2016 年 SPACE.com,Purch 公司旗下。 保留所有權利。 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