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 也許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掠食者,但由於它的舌頭可能固定在嘴巴底部,它在舔郵票、棒棒糖或冰棒方面會非常糟糕。
一項新的研究對藝術家們對 霸王龍 和其他恐龍的描繪提出了質疑,這些描繪顯示它們的舌頭從張開的下巴中伸出來——這種姿勢在現代蜥蜴中很常見。但即使蜥蜴非常擅長搖舌頭,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恐龍可能無法伸出舌頭。
軟組織在化石記錄中很少儲存下來,因此科學家們將注意力轉向了一種叫做舌骨的結構——一組支撐和錨定舌頭的骨骼。他們觀察了恐龍及其最近的現存親屬鳥類和鱷魚的舌骨,看看他們是否能解決已滅絕恐龍的搖舌能力問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基於他們在恐龍和鱷魚舌骨之間發現的相似之處,研究人員發現恐龍的舌頭可能像短吻鱷和鱷魚的舌頭一樣——牢固地附著在嘴巴底部。
“這是恐龍解剖學中人們可能不會考慮的一個方面,但它是任何生物生活方式的關鍵部分,”研究合著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傑克遜地球科學學院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教授朱莉婭·克拉克告訴Live Science。
將恐龍描繪成蜥蜴般舌頭的形象,可以追溯到早期將這些野獸解釋為超大蜥蜴的觀點。克拉克解釋說,即使早已確定恐龍最近的現存親屬是鳥類和鱷魚,這種誤解仍然存在於當今流行的恐龍形象中。
現代鳥類的舌頭異常多樣化,並且可以高度靈活地運動,這要歸功於複雜的舌骨,其中包括可能沿中線延伸到舌尖的多個結構。例如,蜂鳥的舌頭是柔性微型泵,它們非常長,以至於縮回時會像捲尺一樣纏繞在鳥的頭骨上。
然而,大多數已滅絕的恐龍的舌骨結構更像鱷魚的舌骨結構——一對簡單的短棒。在短吻鱷、鱷魚及其親屬中,肌肉和結締組織將動物的舌頭從根部到尖端沿整個長度固定。克拉克說,恐龍和鱷魚之間舌骨的相似性表明,它們的舌頭也彼此相似,因此恐龍可能不具備鳥類表現出的伸舌能力。
科學家們確實發現了鳥類舌骨與一個意想不到的群體之間的相似之處:翼龍。像鳥類一樣,翼龍也會飛。但這個群體代表了與恐龍不同的主龍譜系,它們並不是近親。
什麼可以解釋鳥類和翼龍舌骨結構之間的相似之處?研究人員在今天(6月20日)線上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研究中寫道,一種可能性是,這兩個群體在飛向天空時,分別進化出了更復雜、更靈活的舌頭,以便更好地適應地面居民無法獲得的新型飲食。
與此同時,克拉克告訴Live Science,恐龍可能不太靈活的舌頭可能在進食策略中對它們很有用,例如鱷魚使用的“咬住併吞咽”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舌頭的作用較小,並且在食物進入嘴裡後不會過多地操縱食物。
版權 2018 LiveScien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重新發布本文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