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基因用於替換缺失的DNA以維持細胞存活

在合成生物學的又一步進展中,研究人員利用在實驗室設計且自然界中未見的基因,成功地拯救了瀕臨死亡的細菌細胞

2010年5月,由J. Craig Venter領導的團隊宣佈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合成細胞”,合成生物學因此成為全國頭條新聞。該團隊使用計算機複製了整個細菌基因組,當將其插入到自身基因組已被移除的細胞中時,細胞被“啟動”,然後將合成的基因組傳遞給其後代。

這項成就絕非易事,但新的基因組雖然是人造的,但幾乎完全是對自然界已存在基因組的複製。現在,1月4日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實驗室設計且與自然界中發現的任何序列不同的DNA序列,當插入到缺失生存必要基因的細胞中時,可以“拯救”其中一些細胞。

普林斯頓大學化學教授、該研究的領導者邁克爾·赫克特解釋說,這些序列並非隨機序列。相反,它們是有意設計的,用於編碼氨基酸排列,氨基酸排列可以摺疊成相對粗糙的三維蛋白質結構,這些結構與任何天然蛋白質都不同。在過去的三十年中,科學家們改進了從頭設計全新蛋白質的方法,並且他們已經證明,有些蛋白質甚至可以催化反應。“由於蛋白質基本上是在細胞中工作的分子機器,”赫克特說,下一個合乎邏輯的問題是:“你能否得到一個你從頭設計的蛋白質,讓它在細胞中工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找到答案,赫克特和他的同事使用了27種大腸桿菌菌株,每種菌株都缺少一個基因,考慮到它們生長的營養貧乏的培養基,這應該使它們無法生存。然後,研究人員向細胞引入了一百多萬個合成DNA序列,每個序列都已知編碼一種先前設計的蛋白質。赫克特解釋說:“如果我們給它們一個機會來拾取我們的基因之一,並且如果該基因使它們能夠在這些選擇性條件下生存,那麼該細胞將形成一個菌落,而其所有鄰居都已死亡。”

果然,經過幾天的孵育,四個獨立的實驗菌株形成了菌落,而對照組中的細胞全部死亡。為了確保存活的細胞是因為它們整合了一個新的基因而存活下來,並且生存不是原始染色體上適應性突變的結果,研究人員從這些新菌落中純化了DNA,並將其插入到具有相同原始基因缺失的新細胞中。“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轉移它,以確保表型——生存——與基因型一起轉移,基因型是我們放入的那段DNA,”赫克特解釋說。“對於像這樣令人震驚的事情,在你做了很多對照之前,你不會相信它。”

這是如何發生的?赫克特說,這仍然不是很清楚。雖然新的蛋白質可能已經取代了缺失蛋白質的催化活性,但它們也可能透過一種完全獨立的、仍然未知的機制維持了細胞的生存。赫克特補充說,旨在闡明這些機制的實驗正在進行中,並且“非常非常重要”。

牛津大學有機化學教授本傑明·戴維斯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在自己的實驗室研究人造蛋白質。戴維斯說,赫克特和他的團隊進行了一項“非常乾淨的實驗”,並補充說他們“非常清楚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未解答的問題。但它們是很棒的未解答的問題。”

戴維斯解釋說,具體來說,即使某些過程已經在自然界中進化,但它們不一定是唯一可以起作用的過程。“自然界尚未探索的可能性太多了。”

正如這項新研究的作者所指出的那樣,自然界中出現的DNA和氨基酸序列僅代表“基因和蛋白質可能存在的理論序列空間中的極小一部分”。

“進化不是以試圖描繪一切的方式運作——它不能。這是不可能的,”戴維斯說。因此,如果赫克特小組的新蛋白質沒有取代被刪除的確切催化活性,“它們可能有無數種不同的工作方式,”他說,對這些可能性的調查“正是我們在合成生物學中應該做的實驗型別。”

與此同時,這項新成果是否使科學家們更接近創造人造生命?赫克特說,即使有,也只是非常輕微的。“如果你想象一個維持生命的工具箱,我們只是更換了一些螺絲刀。關於人造基因組的問題是:你能否用一個全新的工具箱來維持生命?我們離那個目標還差得很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