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的印度轉而超熱燃煤來降溫

需要使用煤炭來增加電力供應,這說明了在避免更大的氣候影響方面,快速增加可再生能源所面臨的挑戰

A man carries a boxed A/C unit, with stack of other A/Cs seen in background

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在新德里,一名工人扛著一臺裝有冷氣機的卡通畫,走在堆放著待售的冷氣機旁邊。印度大片農業腹地正遭受嚴重的乾旱熱浪。

氣候專線 | 今年,印度經歷了一系列異常提前且持續的熱浪。為了降溫,該國依賴於造成高溫的最主要燃料。

煤炭發電量激增,以滿足風扇和一些空調等製冷系統的需求,這促使印度政府爭先恐後地重新開放礦山並確保大量煤炭進口,以在氣溫高達華氏120度時發電。但這種碳密集型燃料也導致了最初的問題。科學家表示,隨著地球變暖,熱浪正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

這種動態突顯了依賴於將氣溫推向人類可居住範圍極限的能源的危險性。它還說明了向汙染較少的電力過渡的挑戰,特別是當需要大量電力以及綠色建築和設計來讓人們在危險的高溫下保持涼爽時,據印度氣候倡導者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凸顯了數十年來阻礙氣候努力的全球不平等現象,較貧窮的國家認為他們正在遭受較富裕國家造成的變暖的影響。

“我們需要立即為他們提供降溫措施,因為今天的變暖是由於西方在過去150年中所做的事情造成的,這意味著如果目前給他們降溫的唯一選擇是透過使用依靠電力執行的空調和風扇,而不幸的是這些電力必須由煤炭提供,那就這樣吧,因為這是眼前的危險,” 新德里能源、環境和水資源委員會的研究員兼研究協調主任卡爾蒂克·加內桑說。

印度並非唯一面臨這一挑戰的國家。

鄰國巴基斯坦也遭受了酷熱的煎熬。由於歐洲戰爭導致液化天然氣市場緊張,它也轉向煤炭來滿足其能源需求。巴基斯坦的一些公司已開始從阿富汗進口煤炭,以取代他們通常從南非的運輸,南非現在向歐洲運送更多煤炭。

印度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煤炭市場,僅次於中國。它也正在感受到地球變暖的衝擊。

印度氣象局有溫度資料記錄的122年以來,今年3月是最熱的。世界天氣歸因組織(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最近的一項分析發現,氣候變化使得東南亞早季熱浪發生的可能性增加了30倍。

先用煤,後用可再生能源

酷熱的天氣導致電力需求飆升。根據國家電網運營商的資料,印度在4月29日創下了每日需求記錄,當天該國約有70%的地區遭受了酷熱天氣。4月份的峰值能源需求比2021年水平高出5%。

隨著電力需求的攀升,印度對煤炭的依賴程度也在上升,煤炭提供了印度約70%的電力。根據學術排放跟蹤計劃碳監測機構的資料,今年前三個月,印度電力部門的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即590萬噸。

與此同時,印度設定了到2030年實現450吉瓦可再生能源產能的雄心勃勃的目標,清潔能源將佔印度電力結構的 一半。在去年的全球氣候談判中,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承諾印度到2070年實現氣候中和。

實現這些目標將很困難。根據分析印度經濟氣候變化風險的氣候風險視野組織的資料,印度去年新增了超過15吉瓦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使其總產能達到約95吉瓦。這遠低於2016年設定的到今年年底實現175吉瓦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世界資源研究所印度氣候專案主任烏爾卡·凱爾卡說:“這只是表明,如果我們真的想實現真正的能源獨立,那麼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是我們擁有的唯一獨立的能源。”

她認為當前的危機是一場短期的緊縮。她說,需要的是對可再生能源投資的長期承諾,特別是太陽能。

“這兩者可以共存:你可以高度依賴煤炭,因為那是你現在擁有的一切,但你也可以大力推動儘可能快地增加可再生能源,”凱爾卡說。

煤炭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近年來,隨著美國和歐洲的煤炭消費量下降,印度的煤炭消費量正在上升。根據全球碳專案的資料,2021年與印度煤炭使用相關的排放量增長了近15%,達到1.8吉噸,佔印度全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長12.6%的絕大部分。

然而,印度的排放量增長與西方國家記錄的排放量相比相形見絀——而且它的人均排放量遠低於較富裕的國家。例如,美國2021年的排放量增長了7.6%。僅與美國石油消費相關的排放量就達到了2.2吉噸,而天然氣排放量則為1.6吉噸。根據碳監測機構的資料,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的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200萬噸。相比之下,印度排放總量增加了1800萬噸。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城市基礎設施和印度的環境工程師阿努·拉馬斯瓦米表示,雖然印度近年來的排放量有所增加,但按全球標準衡量,其排放量仍然很小。

她在電子郵件中寫道:“因此,將印度特定的煤炭使用與氣溫升高聯絡起來,並不是那麼密切的聯絡。”

多重原因碰撞

多種因素碰撞導致印度目前的情況。近年來,該國一直在努力透過用國內供應取代煤炭進口來實現零煤炭進口。與此同時,電力生產商由於部分原因現金流不足,未能維持足夠的煤炭庫存。

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的能源經濟學家兼印度負責人維布提·加格表示,電力生產商被要求保持足夠的煤炭庫存以滿足24天的產出,但大多數電力生產商只夠維持9到10天的產出。

鐵路限制加劇了供應鏈瓶頸,導致政府推動國有印度煤炭公司和私營礦商建設自己的鐵路基礎設施。

加格表示,事實證明,供應鏈物流問題比煤炭庫存低的問題更大。但隨著能源需求和經濟增長預計將加速,政府認為煤炭將繼續發揮作用。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本月早些時候,政府表示將重新開放100多箇舊煤礦以增加國內供應。

即使到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印度的排放量仍在上升。能源、環境和水資源委員會 (CEEW) 去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印度希望到2070年實現碳中和,那麼以煤炭為基礎的發電必須在2040年達到峰值。CEEW的研究主任加內桑表示,政府需要明確闡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計劃。

一些能源專家表示,印度需要採取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管理公用事業的法規,並投資於電池儲能以及擴大可再生能源的輸配電網路,以加快其增長速度。

加內桑說:“這不會損害印度的任何氣候承諾,也不會損害我們未來幾十年最終將實現的目標。”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佩恩研究所所長摩根·巴茲利安說,在依靠煤炭度過早季熱浪方面,印度與歐洲沒有什麼不同,歐洲今年優先購買大量液化天然氣以幫助明年冬天取暖。他說,兩者都在優先考慮其公民的短期需求,而不是其氣候目標。

巴茲利安表示,如果說對氣候有一線希望,那就是能源安全往往是安裝可再生能源的有力政治論據。

他說:“如今,可再生能源之所以可行,幾乎與氣候變化無關。它與價格息息相關。” “現在安裝太陽能的優先事項是價格。它更便宜。”

但他補充說,氣候鷹派最好首先關注滿足降溫需求,其次是供應清潔能源。

巴茲利安說:“很明顯,氣候正在變化,在世界的那部分地區,它將表現為更高的降溫需求。” “空調是一項人權,至少在與電力服務相同的方式下。你不能說我們想讓人們保持高溫以減少氣候的電力需求。你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考慮它。”

經 POLITICO, LLC 許可,轉載自 E&E 新聞。版權所有 2022 年。E&E 新聞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Benjamin Storrow is a reporter for Climatewire.

More by Benjamin Storrow

Sara Schonhardt covers climate and energy developments globally, with a focus on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finance and how countries are approaching the transition to cleaner economies. Prior to joining E&E News, Sara worked as a reporter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cross much of Southeast Asia, with stint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and Voice of America. She was a staff reporter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n Indonesia until 2017. Sara has a degree in journalism from Ohio University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More by Sara Schonhardt

E&E News provides essenti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news for professionals.

More by E&E 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