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飆升意味著全球不穩定

錯誤的政策偏袒生物燃料,而非飢餓人群的糧食。

編者按:這是最初刊登在2008年6月刊《大眾科學》雜誌上的故事的擴充套件版本。

近期世界食品價格的飆升已經給貧困國家帶來了災難,更糟糕的情況還在後頭。食品騷亂正在非洲蔓延,儘管許多事件在國際媒體上沒有報道。此外,商品市場上小麥、玉米和稻米價格的飆升尚未完全滲透到貧困國家的商店和攤位,或救濟組織的預算中。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必須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糧食的救濟組織所面臨的預算危機也尚未完全感受到。除非迅速採取抵消性的政策行動,否則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事實是嚴峻的。2006年初,商品交易所中小麥的價格約為每噸375美元。2008年3月,價格超過了900美元。同期,玉米的價格也從約250美元漲至560美元。稻米價格也大幅上漲。近年來,糧食的實際庫存相對於需求也急劇下降。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價格飛漲有幾個因素在起作用,反映了全球需求的上升和糧食供應的下降。近年來,世界收入每年增長約 5%,人均增長 4%,導致全球對食品和肉類的需求增加,肉類在飲食中所佔的份額也增加。當然,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由於生產每公斤肉需要幾公斤的動物飼料,因此對肉類不斷增長的需求加劇了穀物和油籽價格的壓力。

飼料穀物在全球穀物總產量中的佔比已從約 30% 上升到今天的約 40%。原本用於種植主要穀物的土地正在轉向大豆和其他用於動物飼料的油籽。例如,據預測,美國農民將削減 800 萬英畝的玉米種植面積,同時將大豆產量增加大致相同的數量。氣候衝擊,如澳大利亞的大規模乾旱,也擾亂了糧食供應。

更大的打擊是美國決定補貼將玉米轉化為乙醇以與汽油混合。這項由咄咄逼人的農業遊說團體推動的錯誤政策,為每加侖摻入汽油的乙醇提供 51 美分的稅收抵免。《2005 年能源政策法案》規定,到 2012 年,國內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產量為 75 億加侖,這將絕大部分是玉米基乙醇。因此,今年美國中西部玉米作物的三分之一將被轉化為乙醇,從而導致整個食物鏈的價格級聯上漲。(更糟糕的是,一旦考慮了乙醇生產整個能源密集型週期——包括能源密集型肥料和運輸需求——那麼使用乙醇代替汽油對減少淨碳排放幾乎沒有作用。)

食品價格上漲正在重創貧困的糧食進口地區,其中非洲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埃及、印度和越南等幾個國家已停止大米出口,以應對國內飆升的價格,從而加劇了對大米進口國的影響。即使食品價格的小幅變動也可能使窮人陷入飢餓和赤貧:正如諾貝爾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所著名闡述的那樣,歷史上一些最大的饑荒並非由糧食產量的大幅下降引起,而是由窮人購買力的喪失引起的。

在每年有數千億美元流向戰爭而非和平發展,以及媒體注意力集中在美國金融危機之際,即使為極度飢餓的人們籌集數十億美元也很困難。儘管如此,這樣做仍然是緊迫的。至少應採取四項措施來應對飆升的食品價格。

首先,世界應聽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呼籲,為大規模增加非洲自身的糧食生產提供資金。所需的技術是可用的——高產種子、化肥、小規模灌溉——但資金卻不足。新的非洲綠色革命最初將補貼農民獲得高產技術,從而至少使糧食產量翻一番。資金還將幫助農村社群建立長期的小額信貸機構,以確保在幾年後臨時補貼結束後,能夠持續獲得改良的農業投入品。

其次,美國應結束其錯誤的玉米制乙醇補貼。鑑於世界對食品和飼料穀物的需求,農民幾乎不需要這些補貼。當然,有理由加倍努力進行科學研究,以利用不與糧食作物競爭的土地生產生物燃料,例如纖維素乙醇,但這項技術尚未為市場做好準備。

第三,世界應支援對提高農業產量的長期研究。令人震驚的是,布什政府正計劃大幅削減美國對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CGIAR)熱帶農業研究的資助,而這項研究正值最迫切需要之際。這是本屆政府最糟糕的反科學做法的一個例子。

最後,世界應落實去年 12 月在巴厘島氣候變化大會上宣佈的氣候適應基金的承諾,以幫助貧困國家應對日益惡劣的氣候條件給糧食生產帶來的日益增長的風險。即使世界遏制了眼前的危機,隨著乾旱、熱應激、蟲害和其他氣候引起的衝擊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將會有更多痛苦的混亂。

這篇文章最初的標題是“食品價格飆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