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根據新的研究,天文學家探測到超新星遺蹟周圍的宇宙塵埃風暴。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發現表明,這些爆炸的恆星可能是我們宇宙中第一批固體粒子的主要來源。
之前的觀測表明,來自紅巨星在其生命末期發出的星風會產生宇宙塵埃,這是一種主要由碳和矽酸鹽組成的小型固體顆粒。但由於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需要大約九十億年才能達到這個階段,因此在宇宙的最初十億年裡,是什麼提供了宇宙塵埃仍然不清楚。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在超新星周圍發現了古代粒子的痕跡,但他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建立聯絡。“事實上,宇宙塵埃的起源是我們星球和其他星球起源的基本問題,”卡迪夫大學的首席作者洛雷塔·鄧恩說。“實際上,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龐大的宇宙塵埃顆粒集合中,但直到現在,我們還不確定宇宙塵埃是在哪裡產生的。”
鄧恩和她的同事使用SCUBA,這是一種安裝在夏威夷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望遠鏡上的強大相機,來研究仙后座A,這是一個位於地球11000光年之外的超新星爆炸遺蹟。雖然早期的嘗試只定位到相對溫暖的塵埃粒子,但SCUBA探測到了溫度低至零下257攝氏度的極冷塵埃粒子。卡迪夫大學團隊成員斯蒂芬·伊爾斯表示,總而言之,天文學家發現的塵埃總量是太陽質量的二到四倍,“是之前所見的一千多倍”。“仙后座A在利用現有元素製造塵埃方面一定非常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