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去年,這顆圍繞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執行的岩石行星遭受了一次超強耀斑的襲擊。
對於任何希望這個被稱為比鄰星b的外星世界存在生命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壞訊息。
“比鄰星b很可能在這個耀斑期間遭受了高能輻射的轟擊,”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華盛頓特區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梅雷迪思·麥格雷戈在一份宣告中說。[比鄰星b:最接近地球的類地行星發現圖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她補充說:“自從比鄰星b形成以來的數十億年中,像這樣的耀斑可能會蒸發任何大氣層或海洋,並使表面消毒,這表明宜居性可能不僅僅是與宿主恆星保持適當的距離以擁有液態水。”
自2016年8月宣佈發現比鄰星b以來,它激發了天文學家和天體生物學家極大的興奮。這顆行星的質量僅略大於地球,這表明它是一個岩石世界。而且,比鄰星b似乎在其宿主恆星的宜居帶中執行——麥格雷戈引用的支援液態水的距離範圍。
那個宿主恆星是比鄰星,一顆距離太陽僅4.2光年的紅矮星。紅矮星比太陽小且暗淡,因此它們的宜居帶比類似太陽的恆星的宜居帶更靠近。例如,比鄰星b距離比鄰星僅460萬英里(750萬公里),每11.2個地球日完成一圈。(相比之下,地球距離太陽約9300萬英里,即1.5億公里。)
如此接近的位置引發了關於比鄰星b和類似世界潛在宜居性的問題。天文學家說,足夠靠近宜居帶的紅矮星行星很可能被潮汐鎖定,這意味著它們總是以相同的面貌面對它們的母星。因此,比鄰星b的一側可能滾燙,而另一側則寒冷黑暗。
一些天文學家說,厚厚的大氣層可能會在潮汐鎖定的行星周圍分配熱量,從而使這些世界的部分割槽域至少是宜居的。但是,比鄰星b及其同類面臨著另一個宜居性挑戰——恆星爆發。
紅矮星是非常活躍的恆星,會發射大量強大的耀斑,尤其是在它們年輕的時候。因此,天文學家早就知道比鄰星b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吸收了很多傷害——但新的研究表明,損害可能比科學家想象的要大。
麥格雷戈和她的同事重新分析了去年年初由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一個位於智利的射電望遠鏡網路,對比鄰星進行的觀測。研究人員發現,ALMA在3月24日探測到了一個強烈的耀斑,其亮度是太陽爆發的任何耀斑的10倍。
研究人員說,該耀斑在10秒鐘的時間內將比鄰星的亮度提高了1000倍。
麥格雷戈說:“2017年3月24日對於比鄰星來說絕非普通的一天。”
該團隊的分析也給比鄰星系統擁有類似於我們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的塵埃和岩石環的假設潑了一盆冷水。
這種解釋——一個引人入勝的暗示,表明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與比鄰星b相鄰的行星——主要基於這些相同的ALMA觀測。這些發現似乎表明,該系統中的某些東西正在以長波長重新輻射恆星光。
但是,研究小組的成員說,最初的分析沒有將超級耀斑考慮在內。研究人員說,3月24日的爆發很可能是導致比鄰星觀測到的亮度“過剩”的原因,從而無需呼叫塵埃帶。
卡內基研究所的合著者艾麗西亞·溫伯格在同一份宣告中說:“現在沒有理由認為比鄰星周圍有大量的塵埃。也沒有任何資訊表明這顆恆星像我們一樣擁有豐富的行星系統。”
編者推薦
版權所有 2017 SPACE.com,一家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