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溫器官捐贈有望儲存數天

科學家使用新方法將可存活的大鼠肝臟儲存三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2013年,美國約進行了6400例肝移植手術,但需求遠遠超過供應:目前有超過15000名患者在等待名單上。 使供應短缺雪上加霜的是,肝臟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視窗很小。 這些器官只能保鮮12小時,在此期間,它們被儲存在冰上和冷藏液中。 這是因為冷凍它們是不可行的——這個過程會產生冰晶,在解凍時會切開細胞。

在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正在摒棄傳統的儲存技術,轉而採用一種可以延長肝臟和其他器官保質期的方法。 在7月份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中,他們報告稱,他們將可存活的大鼠肝臟儲存了整整三天。

為了將器官儲存如此之久,該團隊使用一臺專用機器在器官細胞周圍建立了一個化學緩衝帶。 該緩衝帶保護細胞膜免受冰的威脅。 然後,該團隊將肝臟緩慢冷卻至零下6攝氏度,但實際上並沒有冷凍它們——而是“超冷卻”它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實驗中,六隻大鼠接受了超低溫冷藏三天的肝臟,每隻大鼠都存活了三個月(此時實驗結束,它們被實施了安樂死)。 正如預期的那樣,接受在冰上儲存三天的肝臟的大鼠全部死亡。 然而,超低溫冷藏方法無法無限期地發揮作用:只有約60%接受冷藏四天肝臟的大鼠在研究期間設法存活下來。 接下來,該團隊計劃用豬和人類測試該方法。

作者表示,這種方法的成功可能會擴大器官移植的範圍,從而為更多患者提供機會。 在美國,國家肝臟分配圖目前遠非平等。 例如,居住在交通繁忙的危險區域(如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高速公路附近)的患者更有機會獲得可用的肝臟。

參與肝臟實驗的哈佛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科爾庫特·烏伊根表示,未來,超低溫冷藏也可能支援器官晶片的研究。 器官晶片是實驗室培養的人類細胞集合,旨在模擬人體內的器官。 它們是研究我們器官如何運作以及如何對各種藥物作出反應的一種備受期待的方式。 超低溫冷藏將使它們從製造實驗室運送到研究人員手中變得更加實際。 目前,將移植器官送到患者手中仍然是首要重點。 所有器官的等待名單已攀升至122,000人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