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冷空氣“吸”起來!

來自科學夥伴的令人驚歎的科學專案

什麼會變熱……看看如何僅利用溫差使液體克服重力! 

喬治·雷特塞克

關鍵概念
物理
氣體
溫度
膨脹和收縮

引言
你可能知道許多物體在受熱時會膨脹(或變大),在冷卻時會收縮。例如,金屬、木材和混凝土都是如此。但你知道氣體也會這樣嗎?只是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很難看到。這個活動將讓你用“水”來“看到”空氣收縮!

背景
物質,如固體、液體或氣體,被定義為“具有質量並透過體積佔據空間的一種物質”。如果物質被加熱,它會傾向於改變其形狀、面積和體積。這種特性稱為熱膨脹。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它們的行為會因冷熱而異。當加熱時,分子開始振動並非常快速地移動。這導致它們之間的距離更大,從而導致材料膨脹。然而,當冷卻時,分子往往運動得少得多,這使得它們佔據的空間更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液體溫度計是熱膨脹的一個很好的應用。被困在小玻璃管中的液體,由於溫度升高或降低而改變其體積。如果變熱,液體膨脹並在玻璃管中上升,指示較高的溫度。如果變冷,液體收縮,其在管中的液位下降,指示較低的溫度。然後,體積變化的準確量可以與溫度變化相關聯。這允許我們從溫度計內部的液位讀取溫度。

在這個活動中,你還將使液體在玻璃杯中上升——不是由於液體的熱膨脹,而是由於液體上方的氣體的熱收縮。困惑了嗎?那就做這個活動,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材料

  • 兩個相同的平板

  • 冰塊

  • 兩個相同的透明飲用玻璃杯

  • 一個大碗(它應該足夠深,以便其中一個玻璃杯可以浸沒在其中。)

  • 自來水(熱水和冷水)

  • 食用色素(可選)  

準備工作

  • 小心地將熱自來水(你擁有的最熱的設定)倒入碗中。

  • 將其中一個玻璃杯浸入水中,使其完全被水覆蓋並充滿水。

  • 將另一個玻璃杯放在室溫下。

  • 將冰塊放在其中一個平板上,並加入冷水,使整個平板都被冰水覆蓋。

  • 在第二個平板上倒入一些室溫水,使其也被水覆蓋。

  • 可選地,你可以在兩個平板上的水中加入一到兩滴食用色素,以使現象更明顯。  

步驟

  • 用手指感受兩個平板上水的溫度。溫度差別很大嗎?

  • 小心地將玻璃杯從熱水碗中取出。玻璃杯感覺如何?它很熱嗎?

  • 將冰塊推到平板的兩側,將玻璃杯倒放在裝有冰水的平板上。當你把玻璃杯放在平板上時,玻璃杯會發生什麼?平板上的液體會發生什麼?

  • 觀察玻璃杯五到十分鐘。隨著時間的推移,液體或玻璃杯會發生任何變化嗎?如果是,會發生什麼?你能解釋你的觀察結果嗎?

  • 10分鐘後,將玻璃杯從平板上取下。這次玻璃杯感覺如何?在測試過程中,它的溫度發生了變化嗎?

  • 接下來,拿起第二個沒有浸入碗中的玻璃杯,將其倒放在裝有室溫水的第二個平板上。你認為這次平板上的水和玻璃杯會發生什麼?

  • 再次觀察玻璃杯五到十分鐘。你看到有任何變化發生嗎?結果和之前一樣嗎?無論你回答是或否,你能解釋原因嗎?

  • 額外你能準確找出你的玻璃杯可以吸入多少水嗎?在平板上新增不同量的水並進行測試!如果你想新增更多的水,你可能需要使用更大的平板。

  • 額外:玻璃杯和平板上的水之間需要多大的溫差才能將水吸上來?用溫水(而不是熱水)裝滿碗,並重複測試。你也可以改變平板上水的溫度。它需要是冰水嗎?溫差需要有多大?

  • 額外將你的玻璃容器更改為更大或更小的容器是否會改變你的結果?玻璃杯的形狀重要嗎?設計測試來找出答案!

觀察和結果
當你把溫暖的玻璃杯放在裝有冷水的平板上時,你應該看到水在玻璃杯內上升。當浸沒在熱水中時,玻璃杯最初會被加熱。一旦你把它從碗裡拿出來,玻璃杯裡的水就會被空氣取代,空氣也會被加熱。當你把玻璃杯倒放在平板上的冰水層上時,冰水會冷卻玻璃杯和裡面的溫暖空氣。這會導致玻璃杯內的空氣收縮(它的分子不會像以前那樣跳動)。

玻璃杯內收縮的空氣對玻璃杯中的水施加的壓力(空氣分子對它們接觸的表面施加的“推力”)低於玻璃杯外的室溫空氣。這導致水被推入玻璃杯中,壓縮內部的空氣。最終,壓力差會平衡,上升的水會停止。換句話說,玻璃杯內收縮的空氣體積被水取代。如果玻璃杯和平板上的水處於相同的溫度,則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玻璃杯內的空氣沒有理由冷卻,因此它保持相同的體積和壓力,並且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水推入玻璃杯中。

更多探索 變得更熱=變得更大,來自Physics 4Kids.com
氣球變形:氣體如何收縮和膨脹,來自科學夥伴
蒸汽科學:演示冷凝,來自大眾科學 拉伸它!溫度如何影響橡皮筋?,來自大眾科學 適合所有年齡段的科學活動!,來自科學夥伴

本活動由科學夥伴合作推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