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資訊影響我們對疼痛的體驗

即使影像從未進入我們的意識,大腦也能學會將某些影像與更多或更少的疼痛聯絡起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大多數人將“潛意識調節”一詞與反烏托邦科幻故事聯絡起來,但最近一項研究已使用該技術來改變對疼痛的反應。 研究結果表明,未被意識記錄的資訊比科學家先前懷疑的更能教會我們的大腦。 研究結果還為思考安慰劑效應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方式。

我們對疼痛的感知可能取決於預期,這解釋了安慰劑的止痛效果——以及安慰劑的邪惡雙胞胎,即反安慰劑效應(如果我們認為某事真的會很痛,它可能會比應該的更痛)。 研究人員已經使用條件反射技術研究了這些預期效應:他們訓練人們將特定刺激(例如某些影像)與不同程度的疼痛聯絡起來。 然後,透過在疼痛期間看到影像,可以減少或增加受試者對疼痛的感知。

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疼痛調節效果需要有意識的預期,但哈佛醫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一個團隊在卡琳·詹森的領導下進行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是潛意識輸入也可以改變疼痛——這是一個比之前發現的更容易受到潛意識影響的大多數過程更具有認知複雜性的過程(時間軸如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科學家們對 47 人進行了條件反射,使他們將兩張面孔與應用於前臂的高或低疼痛水平聯絡起來。 一些參與者正常地看到了面孔,而另一些參與者則以潛意識的方式暴露——影像閃爍得非常短暫,參與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看到了它們,這已透過識別測試得到驗證。 然後,研究人員將介於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間的溫度應用於其中一張經過條件反射的面孔或一張以前未見過的面孔。 參與者評價了新溫度的疼痛程度。

先前與高疼痛或低疼痛相關的面孔分別相對於新面孔增加了和減少了疼痛評級。 無論參與者是正常看到面孔還是以潛意識方式學習關聯,這一發現都成立。

詹森說:“我們的結果表明,疼痛反應受到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期望的影響。” 如果這普遍適用於安慰劑效應,那麼它可能產生有益效果的一種方式是,如果我們的思想在醫療用品和好轉之間建立隱性聯絡。 醫院環境或醫生的行為可能會促進類似安慰劑的效果。 這一發現也增加了越來越多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從未進入我們意識的資訊仍然可以影響我們後來的行為。

西蒙·梅金是一位居住在英國的自由科學記者。 他的作品曾發表在《新科學家》《經濟學人》、《大眾科學》《自然》等刊物上。 他報道生命科學,專攻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精神健康。 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關注梅金 @SimonMakin

更多作者:西蒙·梅金
SA Mind Vol 26 Issue 5本文最初以“潛意識資訊影響疼痛”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6 卷第 5 期(),第 1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5-16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