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東非高原地區的瘧疾爆發激增。由於攜帶該疾病的蚊子在較涼爽的氣候中不易繁殖,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上升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聯絡。2002 年的一項研究沒有發現這種聯絡,但對資料的最新分析——包括增加了五年的記錄——似乎表明,氣溫的適度升高可能導致蚊子數量激增,從而導致瘧疾增加。
密歇根大學的梅賽德斯·帕斯夸爾(Mercedes Pascual)——她之前的研究幫助將霍亂爆發與厄爾尼諾濤動聯絡起來——和她的同事使用了來自英國氣候研究部門的氣溫資料,這些資料可以追溯到 1950 年,與 2002 年的研究使用的資料相同,但隨後又增加了五年的記錄。透過觀察瘧疾上升的四個高地地點——盧安達的吉孔戈羅、烏干達的卡巴萊、肯亞的凱里喬和蒲隆地的穆漢加——的記錄,他們發現自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以來,總體變暖趨勢為 0.5 攝氏度。
然後,該團隊將這些溫度以及降雨資訊輸入到計算機模型中,該模型旨在模擬夏威夷的蚊子種群動態。儘管溫度變化很小,但它對蚊子數量的影響卻很大。例如,儘管溫度升高僅代表這些地區 3% 的變化,但模擬結果顯示,凱里喬的蚊子數量變化高達 40%,而卡巴萊的蚊子數量變化超過 100%。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卡巴萊的蚊子數量顯示出特別大的增長,因為它屬於他們建模的最高且因此最冷的地點。由於寒冷的環境,這些地區的蚊子數量通常很少。但即使在這些地區溫度略有升高,也可能會迅速打破昆蟲的平衡,導致蚊子增多,從而增加瘧疾寄生蟲的傳播媒介。另一方面,帕斯夸爾和她的同事指出,如果溫度持續升高或降雨模式發生變化,變暖可能會使蚊子繁殖的水池乾涸。
儘管這項研究並不能證明氣候變化是導致非洲高地瘧疾增加的原因,但作者表示,應將此因素與治療耐藥性和土地利用變化等其他因素一起考慮。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本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