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是一種使人衰弱且痛苦的疾病,其特徵是基本關節軟骨的喪失,影響著美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12%。為了緩解這種疾病的症狀,醫生通常建議藥物治療和物理療法。但是這些治療通常無法完全減輕疼痛,導致許多患者接受昂貴的關節鏡手術。大多數人在手術後報告活動能力增加,疼痛減輕,但沒有人確切知道這些效果發生的原因。此外,尚無大規模研究檢驗患者的改善有多少可以單獨歸因於安慰劑效應。為此,《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current issue 發表的新研究應該能提供有益的見解。令人驚訝的是,假手術似乎與真手術一樣有效地緩解疼痛症狀。
膝關節鏡手術——一種使用鉛筆般細的器械窺視受損關節內部的手術——有兩種形式:清創術,即切除鬆動或磨損的軟骨;以及沖洗術,即用液體沖洗掉壞的軟骨。在這項研究中,休斯頓退伍軍人事務醫療中心的 J. Bruce Moseley 及其同事隨機將 180 名骨關節炎患者分為三個治療組:清創術、沖洗術或假手術,在假手術中,外科醫生會在膝關節上切口,但不切除或沖洗任何軟骨。患者及其醫療保健提供者都不知道研究人員將他們分在哪一組。在兩年內,患者不斷評估他們的膝關節疼痛,而醫生檢查他們的步行和爬樓梯能力。結果表明,在調查的每個時間點,所有三個組都報告了相同程度的疼痛減輕和活動水平提高。因此,Moseley 及其合作者得出結論,安慰劑效應可以解釋觀察到的改善;手術似乎對疾病的實際生理機能沒有任何顯著影響。
作為回應,批評者表示,外科醫生有時只對他們認為最能從手術中獲益的人進行手術,而不是像這項研究那樣隨機治療他們。其他研究人員認為,清除關節中可能進入錯誤位置並引發疼痛的漂浮碎片是合理的。但在隨附的社論中,波士頓大學的 David Felson 和愛荷華大學的 Joseph Buckwalter 指出,“雖然平滑軟骨和 [其他] 不規則之處聽起來很吸引人,但關節環境內外更大的力量,如錯位、肌肉無力、不穩定和肥胖,可能對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結果產生更大的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新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這項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休斯頓退伍軍人醫療中心和貝勒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 Nelda Wray 評論道。“我們已經表明,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背後的整個驅動力是安慰劑效應。醫療保健行業應該重新思考如何測試純粹為了緩解主觀症狀而進行的手術程式是否比安慰劑更有效。” --蕾切爾·莫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