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群體成員相互合作的動物社會中,某些個體能獲得更好的待遇,尤其是在繁殖方面。例如,蜜蜂等社會性昆蟲只有一個負責繁殖的蜂后。包括許多鳥類和食肉動物在內的其他合作性生物也表現出由一隻或少數幾隻雌性主導繁殖的相同模式。然而,新的研究揭示了這一規則的一個顯著例外。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雌性非洲獅擁有平等的繁殖系統,這使它們不僅與其他社會性食肉動物不同,甚至與它們自己物種的雄性也不同。
之前的觀察表明,雌獅在繁殖方面採用了民主的方式;獅群成員共同捕獵和撫養幼崽,而且似乎沒有哪隻雌獅的繁殖量超過了其應有的份額。但為了確定是否可能像雌性黑猩猩的情況一樣,實際上存在微妙的繁殖等級制度,明尼蘇達大學資深的獅子研究員克雷格·帕克和安妮·普塞決定進行更仔細的觀察。他們比較了31個坦尚尼亞獅群中雌獅的終生繁殖變異與模擬獅群中的變異,在模擬獅群中,繁殖率和人口統計資料與真實獅群相同,但幼崽出生是隨機分配的。在所有真實的獅群中,一些雌獅的後代比其他雌獅多。但模擬獅群也存在同樣的模式。因此,該團隊未能發現雌獅之間存在真正繁殖專制主義的任何證據。
為了解釋這種不尋常的系統,作者指出,與其他合作物種的雌性不同,這些貓科動物無法控制彼此的繁殖。雌獅會躲藏起來分娩,只有在幼崽幾周大且不易受到攻擊後才會回到獅群。這一事實,加上母獅強大的牙齒和爪子,使得一隻雌獅很難殺死同伴的新生幼崽。除此之外,雌性只有在自己有幼崽的情況下才會參與共同撫養幼崽。因此,如果一隻雌獅消滅了另一隻雌獅的幼崽,她將失去那隻雌獅對其自己後代撫養的貢獻。“獅子社會為狗/鳥合作繁殖模式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替代方案,”作者寫道,“並揭示了雌獅是自然界真正的民主主義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