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肉食動物生物學家將寮國北部一個偏遠的保護區南俄-普雷確定為該國野生老虎可能最後的避難所。為了正式檢驗這一假設,研究人員在2013年設定了相機陷阱,並迅速證實了兩隻老虎的存在。但這種成功是短暫的:在他們為期四年的研究過程中,他們再也沒有看到這兩隻或任何其他老虎。
這項結果於去年十月在《全球生態與保護》雜誌上發表,證實老虎在寮國已功能性滅絕。研究人員還發現,以前被認為仍生活在該公園的豹子也已消失。“對於東南亞老虎剩餘保護區的星群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保護區——甚至可能是皇冠上的明珠,”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資深作者大衛·麥克唐納說。“發現這顆明珠已經熄滅是令人震驚的。”
寮國老虎的消失是整個東南亞令人擔憂的趨勢的一部分;這些動物已經從越南和柬埔寨消失。在麥克唐納和他的同事調查的幾乎每個研究地點,野生老虎(全球數量少於4000只)都在急劇減少或完全消失。曾經常見的豹子也是如此。棲息地喪失是部分原因,但麥克唐納說,主要驅動因素是“令人震驚的、腐蝕性的偷獵浪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第一位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寮國女性阿克喬薩恩·拉斯蓬和她的同事在南俄-普雷近6000平方公里的崎嶇、陡峭的山脊和茂密的森林中安裝並監測了300個攝像站。在四年多的時間裡,他們觀察到43種哺乳動物和鳥類——但沒有豹子,2013年後也沒有老虎。主要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支援寮國主要保護區的反偷獵工作,但與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偷獵者仍然找到殺死野生動物的方法。
“這些發現一點也不令人驚訝,”印度班加羅爾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肉食動物生物學家烏拉斯·卡蘭斯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在這個研究地點和整個東南亞地區有如此多的森林和如此多的棲息地,但是如果沒有針對當地人進行工業規模狩獵的地面保護,野生動物將會消失。”
老虎可以在人類主導的景觀中茁壯成長: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但它優先考慮老虎保護,現在擁有地球上剩餘野生老虎的三分之二。麥克唐納說,印度和寮國的各自例子為泰國等仍有約200只野生老虎的國家提供了教訓;保護棲息地至關重要,但消除腐敗、打擊偷獵和減少對大型貓科動物身體部位的需求也同樣重要。“無論如何,”他補充道,“人們必須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