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E. KASMER 在 K. D. ROSE 指導下重建 |
大約5500萬年前,地球氣候經歷了短暫但劇烈的全球變暖,伴隨著植物和動物生命的劇烈變化。古生物學家特別感興趣的是,在所謂的古新世/始新世邊界,包括靈長類動物、偶蹄哺乳動物和奇蹄哺乳動物在內的幾類哺乳動物突然出現在北半球。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想知道,這些與它們取代的動物大相徑庭的生物究竟來自哪裡。《科學》雜誌今天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至少有一個關鍵群體,可能還有其他群體,起源於亞洲。
一個由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加布裡埃爾·J·鮑文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利用從中國南方衡陽盆地獲得的樣本,採用了多種技術來限制亞洲重要動物群體的年代。將這些序列與來自北美和歐洲的序列進行比較清楚地表明,一群被稱為鬣齒獸類犬齒食肉動物(例如此處所示的動物)在亞洲出現的時間早於在歐洲或北美出現的時間。研究人員發現,靈長類動物和有蹄哺乳動物群體的成員在亞洲出現的時間不晚於在北美出現的時間。“根據我們現在用於關聯不同亞洲動物群的最佳資料,這些群體很可能首先出現在亞洲,”鮑文觀察到,“但我們還不能肯定地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克里斯·比爾德在隨報告附帶的評論中指出:“結果與系統發育分析非常吻合,系統發育分析已將亞洲確定為包括我們所屬靈長類動物在內的幾個現代哺乳動物群體的發源地。“它們還指向全球變暖是哺乳動物時代最深刻的生物重組背後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