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無論個人種族如何,吸菸都是一種危險的習慣,但這並不是說每個人對吸菸的反應都相同。事實上,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吸菸行為和肺癌風險方面存在種族差異。《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1月16日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論斷。報告顯示,與拉丁裔或白人相比,華裔美國人每支香菸攝入的尼古丁更少,代謝速度也更慢,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華裔美國人的肺癌發病率低於其他群體。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研究了131名自我認定為華人、拉丁裔和非拉丁裔白人的健康吸菸者,並向他們注射了標記尼古丁。血液和尿液分析顯示,華裔美國受試者代謝尼古丁的速度比拉丁裔或白人參與者慢35%。研究人員還報告稱,雖然拉丁裔吸菸者比白人吸菸者吸菸較少,但每支香菸攝入的尼古丁量卻相當,而華裔美國吸菸者不僅吸菸較少,而且攝入的尼古丁(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菸草煙霧)也比其他種族群體成員少——據推測是因為這種物質在他們體內停留的時間更長。
這項研究可能對希望戒菸的吸菸者產生影響。團隊成員尼爾·貝諾維茨斷言:“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試圖戒菸的華裔美國人和華人可能需要與高加索人不同的尼古丁藥物劑量。”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在開發其他型別藥物時認識到藥物代謝中的種族差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