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不用筆記型電腦對學生更有益

你認為他們實際上會用它來做什麼?

最近的高中畢業生正準備在秋季升入大學,其中一件肯定會登上大多數學生購物願望清單的物品是: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在大學校園裡隨處可見,並且被大多數學生視為絕對必備品,與洗衣粉、毛巾和咖啡壺並列。

毫無疑問,個人筆記型電腦可以透過促進參與線上課程材料、提供研究資源訪問、最大限度地搜尋實習機會,甚至改善與朋友和父母的溝通來增強大學體驗。許多學生還選擇攜帶筆記型電腦去上課,以便他們可以做筆記、檢視線上講義幻燈片以及在網路上搜索與課程相關的材料。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可能是一個錯誤。

密歇根州立大學科學家的新研究表明,筆記型電腦並不能增強課堂學習,事實上,學生在上課期間最好將筆記型電腦留在宿舍。儘管課堂上使用電腦可能會產生增強課程內容參與度的錯覺,但它更多時候反映的是對社交媒體、YouTube 影片、即時訊息和其他非學術內容的參與。這種自我造成的干擾是有代價的,因為學生們花費了寶貴(且昂貴)的課堂時間中的三分之一來走神,而且他們線上時間越長,成績往往越差。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瞭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使用電腦以及它對學習的影響,蘇珊·拉維扎和她的同事採取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即要求學生在每節課開始時自願登入代理伺服器,並理解他們的網際網路使用情況(包括他們訪問的網站)將被跟蹤。參與者被要求在 15 節課中至少登入一半,儘管他們一旦登入伺服器,並不需要以任何方式使用網際網路。研究人員得以跟蹤 84 名學生在一個學期內的網際網路使用情況和學業表現。

拉維扎和她的同事評估了學生線上花費的時間、他們訪問的具體網站以及每個會話傳送到伺服器的不同請求的數量。他們還要求學生估計自己在課堂上的線上時間,並判斷線上時間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最後,研究人員獲得了智力(此處為 ACT 分數)、期末考試成績以及自我報告的興趣和動機的衡量標準。

總而言之,這些研究為了解課堂上電腦的使用情況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見解。首先,參與者在每 100 分鐘的課堂時間中,平均花費近 40 分鐘用於非學術目的的網際網路使用,包括社交媒體、檢視電子郵件、購物、閱讀新聞、聊天、觀看影片和玩遊戲。這種非學術用途與期末考試成績呈負相關,即使用時間較長的學生往往在考試中得分較低。社交媒體網站是課堂上訪問頻率最高的網站,重要的是,這些網站以及線上影片網站被證明對學業成果的干擾最大。

與他們大量的非學術網際網路使用形成對比的是,學生平均花費在與課程相關的目的(例如,訪問教學大綱、複習與課程相關的幻燈片或補充材料、搜尋與講座內容相關的材料)上的網際網路使用時間不到 5 分鐘。鑑於學生在學術網際網路使用上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少,學術網際網路使用與課程成績無關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攜帶筆記型電腦去課堂檢視線上課程相關材料的學生實際上並沒有花太多時間這樣做,並且也沒有表現出在課堂上訪問這些材料的好處。

為什麼學生在課堂上花費如此多的時間上網?網路衝浪與學習效果下降密切相關,這是一個相當直觀的發現,因此拉維扎和她的同事試圖瞭解學生為什麼選擇這樣做。一種可能性是,儘管網際網路使用與較差的學業表現有關,但它是一種症狀,而不是原因,就像低能量是肥胖的症狀,而不是心臟病的一個原因。如果學生在對講座不感興趣或感到無聊時不再投入,轉而檢視社交媒體,那麼無聊而不是網際網路使用可能是考試成績較低的根源。事實上,在其他研究中,當人們對正在進行的任務感到厭煩時,Facebook 和網際網路的使用量會增加,並且學生報告說他們在課堂上發簡訊是因為感到無聊。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無聊並不是答案——至少不完全是。報告對課程興趣較低的學生確實往往考試成績較低,但這種關係並不能解釋網際網路使用與考試成績之間的關係。動機和智力也有類似的發現。例如,ACT 分數高與低的學生的課堂網路瀏覽可能性相同,並且同樣受到這種瀏覽對其期末考試的影響。因此,儘管興趣、動機和智力都對課程成績做出了貢獻,但分析表明,網際網路使用對考試成績產生了負面影響,並且超過了這些因素的影響。

也許學生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網際網路使用情況。其他研究表明,人們認為有趣的task比枯燥的task花費的時間更少,因此,花在享受社交媒體或影片網站上的時間可能被誤認為很短。與這種想法一致的是,研究資料表明,學生可能會低估他們實際的網際網路使用量。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拉維扎和她的同事發現,他們的參與者在估計他們在網際網路上花費的時間方面相當準確。他們還發現,參與者對他們的網際網路使用是否對他們的學業表現產生破壞性影響有很好的認識。那些認為他們的網際網路使用對他們的學習“沒有影響”的學生傾向於較少使用網際網路,並且網際網路使用與考試成績之間沒有關係;相反,那些認為他們的網際網路使用具有“破壞性影響”的學生往往更多地使用網際網路,考試成績較低,並且網際網路使用與考試成績之間呈負相關。  

課堂上的網際網路使用可能反映了習慣,甚至是無法抑制破壞性行為。對於某些人來說,使用社交網站可能會讓人上癮,並且學生在這項研究中上網的時間量表明他們對技術的依戀非常重要。除了學生花費近 40 分鐘上網衝浪外,他們還報告說額外使用手機發簡訊 27 分鐘。真令人懷疑他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無論課堂上使用網際網路的原因是什麼,很明顯,學生們並沒有體驗到課堂上使用筆記型電腦經常被吹捧的好處。他們花費在訪問補充課程材料或在網路上搜索與正在進行的講座內容相關的材料上的時間極少,並且這些活動似乎並沒有提高課程成績。儘管學生可能會使用網際網路下載幻燈片和做筆記,但相關研究表明,手寫筆記比使用筆記型電腦更有效。因此,課堂上使用筆記型電腦似乎沒有什麼好處,而顯然存在壞處。學生們透過使用筆記型電腦瀏覽社交媒體網站、訪問聊天室、觀看影片和玩遊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課堂時間裡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而這些活動損害了學習過程。此外,相關研究表明,使用筆記型電腦進行多工處理的使用者也會分散其同學的注意力,因為可以直接看到這些筆記型電腦的同齡人在學業上會受到影響。也許現在是學生們考慮“老派”方式,並在他們的購物願望清單上再新增一件物品的時候了:一本老式的螺旋筆記本。

您是一位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一篇您想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請將建議傳送給“心理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加雷思是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是《美國最佳資訊圖表》系列編輯,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辛迪·梅是查爾斯頓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她探索改善大學生、老年人和神經多樣性個體認知功能和結果的途徑。

更多作者:辛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