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力證據表明空氣汙染會致人死亡

這項發現正值特朗普政府撤銷清潔空氣法規之際

2018年11月15日,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州,營地大火的煙霧籠罩著海灣大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2018年加利福尼亞州的營地大火肆虐時,煙塵和其他汙染物瀰漫天空。顆粒物濃度普遍飆升至每立方米12微克以上 (µg/m3),使其進入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不健康”範圍。在某些地方,它們甚至躍升至數百微克/立方米。

這種瘴氣包括直徑為2.5微米或更小的顆粒物,稱為PM2.5,它們也從汽車燃燒汽油和發電廠燃燒煤炭的尾氣管和煙囪中噴出。它們微小的尺寸使其能夠深入肺部,引起短期呼吸問題。數千項先前的研究表明,這些顆粒物還會長期加劇哮喘,並導致心血管問題、低出生體重和其他問題。醫學界對此關聯已達成廣泛共識,但特朗普政府任命的人員改組的環保署委員會的一些成員,以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顧問,聲稱這些研究並未顯示直接的因果關係。《科學進展》雜誌7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家弗朗西斯卡·多米尼奇和她的同事們回應了這些說法。他們表示,他們的調查顯示了空氣汙染與過早死亡之間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聯絡。

傳統的空氣汙染研究通常僅使用迴歸分析,這是一種旨在理清特定因素(如空氣汙染)影響結果(在本例中為死亡率)可能性的統計方法。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模型是否充分考慮了其他可能的 influencing 因素。在新論文中,多米尼奇的團隊轉而使用了五種獨立的統計方法(包括迴歸分析),資料集包含來自 6850 萬醫療保險受益人的 16 年間收集的 5.7 億個觀測值。這項技術有助於將顆粒物汙染的影響與其他影響因素隔離開來。它有效地模擬了隨機實驗(用於梳理因果關係的金標準測試),而進行此類調查在倫理上是不允許的。“這種統計學領域從未應用於空氣汙染和死亡率研究,”多米尼奇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結果表明,將允許的 PM2.5 濃度水平從 12 微克/立方米收緊至 10 微克/立方米,可以將老年人的死亡風險降低高達 7%,在十年內挽救超過 143,000 人的生命。

這項研究給該領域的其他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楊百翰大學的空氣汙染專家 C. 阿登·波普三世和環保署空氣質量辦公室的前副主任約翰·巴赫曼。“就規模而言,就統計效力而言,就分析複雜性而言,這都是最好的,”波普說。

這項發現正值特朗普政府撤銷空氣汙染法規之際。今年 4 月,環保署提議保持 PM2.5 規則不變,該機構稱這是在仔細審查並諮詢其科學顧問之後做出的決定。然而,在審查完成之前,環保署署長安德魯·惠勒解散了一個輔助顧問小組,該小組通常為這類事務提供科學專業知識。巴赫曼說,所有關於空氣汙染的研究都很有說服力,“而這篇[新的]研究作為壓軸之作,是對環保署提案的非常有力的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