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研究人員表示,根據追溯到1855年的記錄,他們發現北大西洋颶風的數量持續上升,這與氣候變化導致的海面溫度升高有關。對此聯絡的批評者認為,這種趨勢僅僅是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衛星時代開始以來觀測技術得到了提高。但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表示,這一結論難以迴避。
位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格雷格·荷蘭和亞特蘭大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彼得·韋伯斯特兩位大氣科學家表示:“即使我們採用這些誤差估計的極端值,我們仍然可以得出結論,自1890年以來存在顯著的趨勢,並且早在1920年之前就開始出現強颶風的顯著趨勢。”
韋伯斯特和荷蘭查看了1855年至2005年的資料,發現熱帶氣旋的年總數在這段時間內翻了一番,從上世紀初的平均每年6個增加到過去十年的每年14個。目前的狀況尚未穩定:“隨著海面溫度越來越高,很難想象未來每年的風暴數量會低於15個,”兩人總結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韋伯斯特和荷蘭指出,自20世紀初以來,全球溫暖海洋區域的面積幾乎增加了兩倍,從大約1700萬平方英里增加到超過4600萬平方英里。“海面溫度每升高0.1攝氏度,平均就會多發生一個熱帶氣旋;海面溫度每升高0.2攝氏度,就會多發生一個颶風,”他們在《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刊A輯》中寫道。
批評者指出,儘管自1995年以來風暴數量有所增加,但這可能是北大西洋洋流而非氣候變化造成的。探測熱帶氣旋技術的改進可能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能解釋這種趨勢。
科林斯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氣象學家威廉·格雷指出:“2005年,我們測量到27個強風暴,是歷史上最多的一次。但其中六七個完全位於北大西洋中部。它打破的紀錄是1933年的21個強風暴,但當時沒有衛星或飛機資料。如果當時有這些測量資料,我們那一年的風暴數量可能也差不多。”
但荷蘭和韋伯斯特假設,在飛機和衛星使風暴更容易被發現之前進行的測量可能每年遺漏多達五個颶風。“在我們的分析中包括這些誤差會改變趨勢的幅度,但不會影響所有實質性結論,”他們說。
格雷的團隊將在本週末釋出今年颶風季的最新預測,此前他們曾預測本季會有17個風暴。“我們將繼續預測今年將高於平均水平,”他說。“我們可能會略微降低數字,但即使更改,也不會更改太多。”格雷預測,全球降溫將在未來十年內開始,最終將氣候變化聯絡擱置。
專家們一致認為,自然變率是造成各種颶風相對強度的主要原因,但荷蘭和韋伯斯特指出,此類風暴的發生地點已發生變化。“由於更多的風暴在赤道附近形成,它們正在經歷更有利於增強的條件,並且經歷這些條件的時間更長,”兩人指出。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無論預測來自計算機模型還是氣象學家的直覺,都將出現更多且更強的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