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雌雄同體動物非常獨特,因為它們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但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外部壓力會使其中一種性別優於另一種性別。科學家報告說,在壓力時期,雌雄同體動物變得更像雄性而不是雌性。
之前的研究表明,雌雄同體植物在壓力條件下往往會產生更多的花粉,這是一種雄性特徵。威爾士大學的羅傑·N·休斯和他的同事調查了動物是否也表現出類似的反應。他們建立了Celleporella hyalina(見圖)——一種雌雄同體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群體,並使它們經受不同的條件。那些暴露於環境壓力(如食物匱乏、溫度衝擊、乾燥或物理損傷)的群體,其雄性成員的比例比對照組更高。
作者認為,動物很可能以這種方式做出反應是為了提高它們的繁殖機會。區域性環境壓力增加了特定群體內死亡的風險。但由於精子可以傳播,因此增加瀕危群體中雄性的數量可以提高這些受難個體能夠接觸到未受壓力的潛在配偶並留下後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