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狗的狼親戚在一萬多年前開始了成為人類最好朋友的進化過程。但是,儘管進行了一個多世紀的研究,科學家們仍然不完全瞭解狗的馴化最初是如何以及為何發生的。現在,週四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可能使古代狗在我們人類身邊感到舒適的基因變化,這些變化是透過降低動物在我們面前感受到的壓力水平來實現的。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日本麻布大學的動物科學家永澤美穗說:“這是第一個基因演示,支援了應激反應系統中的突變啟動了犬類馴化的假設。”
永澤和她的同事招募了 624 只狗的主人,讓他們的寵物參加一項由兩項行為任務組成的研究。研究人員將狗分為兩組。一組包括被認為與狼親緣關係相對較近的品種,如秋田犬和西伯利亞雪橇犬。第二組由與其他野生親戚關係較遠的品種組成。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第一項任務中,狗狗們必須依靠研究人員的線索——例如他們的目光方向或指向的手指——來確定兩個碗中的哪一個藏有零食。這項任務旨在確定狗對人類溝通訊號的理解程度。它建立在過去的發現之上,即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家養犬幼犬也比人類飼養的成年狼更擅長理解人類訊號。正如預期的那樣,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古代犬品種和較新的犬品種組之間的表現沒有差異。
在第二項任務中,向狗提出了一個不可能的挑戰:開啟一個無法開啟的容器以獲取裡面美味的氣味食物。研究人員測量了受挫的犬科動物花了多少時間回頭看他們尋求幫助——另一種行為,狼在這方面不如狗。在實驗的這一部分,科學家們確實發現了組間的顯著差異,與狼親緣關係較近的組回頭看人類實驗者尋求幫助的時間較少。作者將此解釋為表明,較新的犬品種對人類具有更高的社會依戀水平。
任務結束後,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犬類受試者的四個基因,以尋找可能與其與人類關係相關的差異。除其他外,該團隊的分析包括參與產生催產素(一種與社會聯絡相關的激素)和皮質醇(一種關鍵的應激激素)的基因。科學家們在皮質醇產生基因中發現了突變,這些突變在新的犬品種組和古代犬品種組之間存在差異。這一發現也反映了之前的一項研究,該研究揭示了被選擇性育種為對人類不那麼恐懼和不那麼具有攻擊性的狐狸的皮質醇水平較低。
鑑於皮質醇產生基因的變化與更古老的犬組較差的社會認知能力之間存在相關性,作者推測,較低的壓力水平可能在狗的馴化中發揮了作用。對於動物來說,減少對人類的警惕將是開始發展更好地與我們互動和交流所需的社會認知技能的必要第一步。
永澤說:“儘管目前尚不清楚狗的皮質醇(一種壓力的標誌物)是否真的低於狼,但觀察到兩個基因突變——其中一個伴隨著細胞內皮質醇產生的變化——這一事實可能為犬類如何獲得對人類社會的耐受性和輕鬆適應能力提供了線索。”她和她的同事現在正在進行後續研究,以檢查這兩個品種組之間的皮質醇水平是否真的不同。
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家布萊恩·黑爾(Brian Hare)說,《科學報告》的研究提出了“令人興奮的新證據,表明狗與我們合作和交流的非凡能力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偏愛那些可以接近人類並最終表現出友好行為的狼”,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但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訪問學者瑪麗亞·拉赫蒂寧(Maria Lahtinen)也未參與這項研究,她質疑新發現是否一定適用於古代狗。“這項研究的問題在於他們使用了現代狗來研究過去,”她說。“我不會將這項研究視為過去任何事情的跡象,而是將其視為現代狗行為的指示。”
為了解決這一挑戰,黑爾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側重於其他古代犬品種的種群。例如,他說,如果新研究中確定的基因確實在使狗能夠以新的方式與人類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澳洲野狗和新幾內亞歌唱犬也應該表現出它們對人類手勢的使用與這種基因候選者之間的相同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