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誘導”幹細胞研究結果被撤回

備受矚目的報告聲稱創造多能細胞的方法很簡單,但結果存在缺陷。

《自然》雜誌今天撤回了兩篇關於幹細胞的有爭議的論文,這兩篇論文於今年一月發表。所有共同作者都同意撤稿——這是在旋風般的五個月結束時發生的,在此期間,論文中發現了各種錯誤,複製實驗的嘗試失敗,主要作者被認定犯有不當行為,而她所工作的中心則面臨解散的威脅。撤稿通知 包括論文中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此前未被機構調查團隊考慮過。

關於胚胎樣幹細胞可以透過將身體細胞暴露於應激來創造的主張——作者稱之為刺激觸發的多能性獲得技術,或 STAP——仍然存在疑問。但這場爭議有望對日本科學界、全球幹細胞研究以及更廣泛的科學界——包括《自然》雜誌的編輯政策的改變——產生持久的影響。《自然》雜誌今天與撤稿一同釋出的社論 指出,需要改進出版程式:“這一事件進一步突顯了《自然》雜誌的程式以及與我們合作的機構的程式中的缺陷。”(《自然》雜誌的新聞和評論團隊在編輯上獨立於其研究編輯團隊。)

兩篇論文中的第一篇 描述了一種使用酸暴露或物理壓力將新生小鼠的脾細胞轉化為多能細胞的方法——多能細胞可以變成體內的任何細胞。第二篇論文 進一步給幹細胞科學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資料顯示 STAP 過程創造的細胞可以分化成胎盤細胞,而其他多能幹細胞,如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通常不會這樣做。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在幾周內,重複和篡改的影像被發現,焦點集中在小保方晴子(Haruko Obokata)提供的資料來源上,她是神戶理化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中心的生物化學家,也是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科學家們還報告說,複製實驗存在困難。

理化學研究所的調查小組在 4 月 1 日宣佈,小保方晴子被認定犯有兩項科學不端行為。理化學研究所駁回了上訴,並建議她在 5 月撤回論文。山梨大學的共同作者若山照彥(Teruhiko Wakayama)自 3 月以來一直主張撤稿。

小保方晴子和查爾斯·瓦坎蒂(Charles Vacanti),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麻醉師,也是第一篇文章的資深通訊作者,都堅持其主張,但在新的錯誤出現後改變了立場。小保方晴子於 6 月 4 日同意撤回兩篇論文

今天釋出的撤稿通知列出了五個新的錯誤。前四個指出,圖說沒有描述相應影像或圖形中的內容,而沒有反映這與實驗資料的關係。第五個與第一篇論文有關,指出所謂的 STAP 細胞與實驗中本應使用的細胞具有不同的遺傳背景——稱之為“無法解釋的差異”。

通知總結道:“這些多重錯誤損害了研究的整體可信度,我們無法毫無疑問地說 STAP-SC [幹細胞] 現象是否真實。”

英國劍橋大學的幹細胞生物學家奧斯汀·史密斯(Austin Smith)也撤回了一篇與兩篇 STAP 論文一同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

小保方晴子和瓦坎蒂仍然堅持認為這種現象是真實的。瓦坎蒂在他的網站上發表宣告說,他同意撤稿,“儘管沒有任何資訊表明懷疑 [STAP] 現象本身的存在”。

對於許多觀察家來說,撤稿證實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有的疑慮。舊金山加州再生醫學研究所前主任艾倫·特魯森(Alan Trounson)表示,體內有很多酸性部位,但在這些部位科學家並沒有發現多能細胞。“細胞以這種方式反應是沒有道理的,否則我們會有很多問題。” 例如,多能細胞可能是一種潛在的癌症風險。

其他研究人員不準備完全結束應激誘導的研究。北京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克隆研究員周琪表示,外部刺激,無論是化學刺激還是物理刺激,都可能改變細胞的狀態,但胚胎幹細胞中看到的那種完全多能性不太可能透過如此簡單的酸法或其他單一因素實現。“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他說。

新加坡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發育生物學家達沃·索爾特(Davor Solter)說:“細胞的這種虐待行為可能會導致重程式設計,但我懷疑這種重程式設計細胞是否容易被檢測到。” STAP 論文當然沒有說服他。“這些論文中描述的細胞(如果描述是正確的而不是編造的)的行為方式難以理解,並且不可能獨立驗證。”

小保方晴子正在獲得一個機會來證明她的懷疑者是錯誤的。由於理化學研究所將採取的紀律處分仍未決定,小保方晴子已被邀請協助兩位 CDB 高階研究員——相澤慎一(Shinichi Aizawa)和丹羽仁史(Hitoshi Niwa),後者是 STAP 論文的共同作者——正在進行的複製實驗工作。

據日本媒體報道,今天,一直在住院治療的小保方晴子幾個月來首次上班。但由於人們懷疑原始實驗中使用的細胞來源,她的信譽很低,她在實驗室的活動將受到錄影監控。

複製工作的初步結果預計在 7 月下旬或 8 月公佈。

儘管醜聞玷汙了共同作者的聲譽,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敦促理化學研究所避免關閉整個 CDB,這是一個獨立委員會上個月釋出的報告中提到的一個極端選項。

事件的影響超出了神戶,也超出了日本。索爾特說,這對幹細胞研究是又一次打擊。STAP 事件“無疑提高了 [多能性] 作為一個領域的聲譽,在這個領域,不良結果往往會被不加批判地發表,並且為了宣傳,正常的科學程式會被暫停”,索爾特說。

這一事件也導致《自然》雜誌重新思考其審稿政策。與撤稿一同釋出的社論為該雜誌辯護,稱“編輯和審稿人不可能發現這項工作的致命缺陷”。儘管如此,它正在將“質量保證和實驗室專業精神提上更高的議程,以確保政府委託的資金不會被浪費,並且公民對科學的信任不會被背叛”。社論引用了計劃增加掃描篡改影像的文章數量,作為旨在檢測不端行為的一項措施。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4 年 7 月 2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