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每個物體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面鏡子。在無風的日子裡,湖面如鏡,完美地反射所有光線而不會散射。但是,紅色的草莓也是一面鏡子,儘管是不完美的。草莓通常呈現紅色的原因是它們反射紅色波長並吸收藍色波長。問題是,有時落在草莓上的光線根本沒有紅色。在沒有紅色波長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設法看到紅色草莓?
19世紀後期,德國生理學家艾瓦爾德·赫林表明,我們對顏色的體驗部分是我們大腦將藍色解釋為黃色的對立面,紅色解釋為綠色的對立面的結果。當我們感知到草莓是紅色時,我們的感知已經遠遠偏離了原始的光波長。相反,我們的視覺系統會根據識別光源然後忽略它的過程,來判斷草莓的表面顏色可能是什麼。
這個過程的感知結果被稱為顏色恆常性,因為它使我們能夠看到物體的顏色是恆定的,而與照明條件無關。由於顏色恆常性,草莓在日落和中午,在當地農貿市場的陰天以及在超市農產品區的熒光燈照射下,看起來都是紅色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汽車照片由視覺科學家秋吉北岡使用免費線上軟體建立,例證了一種稱為蘭德效應的顏色恆常性,該效應以寶麗來相機的發明者埃德溫·H·蘭德的名字命名。我們將汽車視為藍色,但影像僅包含紅色和灰色波長。
草莓盤也是由北岡創作的,它說明了另一種形式的顏色恆常性。每個單獨的漿果實際上都是灰色的,但你的大腦卻不這麼認為。而且,你不會將草莓視為紅色,因為你知道它們應該是什麼顏色。視覺科學家邁克爾·巴赫修改了原始圖片,用灰色斑點替換了每個漿果。由此產生的影像表明,關於水果顏色的先驗知識是無關緊要的:即使是無定形的斑點也會呈現出我們的視覺系統根據我們對光源的隱含假設而分配給它們的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