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但真實:貓不能嚐到甜味

貓喜歡肉類溼糧勝過乾糧,並且完全不屑於糖是有原因的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糖和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對貓來說毫無意義。我們貓科動物的朋友只對一件事感興趣:肉(除了透過小睡或一輪恢復性的愛撫來節省精力來捕捉它)。這不僅僅是因為每隻家貓體內都潛伏著一個殺手,等待著捕捉鳥類或折磨老鼠,還因為與迄今為止研究的所有其他哺乳動物不同,貓缺乏品嚐甜味的能力。

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舌頭都有味覺受體——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可以結合傳入的物質,啟用細胞內部的工作,從而向大腦傳送訊號。人類有五種(可能六種)味蕾:酸、苦、鹹、鮮(或肉味)和甜(以及可能還有脂肪)。甜味受體實際上是由兩個獨立基因產生的兩個耦合蛋白質組成的:稱為Tas1r2Tas1r3

當正常工作時,這兩個基因會形成耦合蛋白,當有甜味的東西進入嘴裡時,訊息會迅速傳到大腦,主要是因為甜味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標誌——對於植食動物和不挑剔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食物來源。但是貓科動物來自高貴的食肉動物血統,與一些較小的成員(如雜食性熊,甚至更令人震驚的草食性熊貓)不同,它們只吃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無論是這種飲食選擇的結果還是原因,所有貓——獅子、老虎和英國長毛貓,我的天哪——都缺乏構成Tas1r2基因DNA的氨基酸的247個鹼基對。因此,它不編碼正確的蛋白質,不值得稱為基因(只能稱為假基因),並且不允許貓嚐到甜味。“它們嘗不到我們嚐到的甜味,”費城莫內爾化學感官中心生物化學家兼副主任喬·布蘭德說。“它們很幸運。貓的牙齒本來就不好。”

布蘭德和他的同事李霞在幾十年的軼事證據之後首次發現了假基因——例如,貓對甜水和普通水沒有表現出偏好,與其他動物不同——證明了它們對甜食的漠不關心。當然,也有很多軼事指向另一個方向:吃冰淇淋、喜歡棉花糖、追逐棉花糖的貓。“也許有些貓可以使用它們的[Tas1r3受體]來品嚐高濃度的糖,”布蘭德說。“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事情,但我們還不知道。”

然而,科學家們知道,貓可以嚐到我們嘗不到的東西,例如三磷酸腺苷 (ATP),它是每個活細胞中提供能量的化合物。“肉中沒有很多,但它是肉的訊號,”布蘭德說。李說,許多其他動物也有不同的受體,從也缺乏甜味基因的雞到可以檢測水中納摩爾濃度氨基酸的鯰魚。“它們的受體比背景濃度更敏感,”布蘭德指出。“最先發現腐爛食物的鯰魚才能生存下來。”

到目前為止,貓是哺乳動物中唯一缺乏甜味基因的動物;即使是食肉動物中的近親(如鬣狗和獴)也具有這種基因。貓可能還缺乏享受(和消化)糖的其他成分,例如肝臟中的葡萄糖激酶——一種控制碳水化合物代謝並防止葡萄糖淹沒動物的關鍵酶。儘管如此,大多數主要的寵物食品製造商還是在他們的食物中使用玉米或其他穀物。“這可能是貓患糖尿病的原因,”布蘭德說。“今天的貓糧含有大約 20% 的碳水化合物。貓不習慣那樣,它們無法處理。”這些郊區的可怕捕食者嘗不到的味道可能會傷害它們。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大多數愛貓人士不必擔心西蒙搶走他們無人看管的甜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