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風暴的海鳥身處颶風中心以躲避風暴

長尾海鷗深入颶風中心以避免墜落擱淺

Bird flying over water.

約翰·福爾摩斯/明登圖片社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就像衝浪高手或大膽的氣象學家一樣,日本海的長尾海鷗有意朝著強大(且危險)的風暴中心前進。

當颶風來襲時,大多數鳥類要麼撤離,要麼尋找 shelter。畢竟,這些風暴可能導致大量的鳥類死亡。但透過分析來自 75 只長尾海鷗的風資料和 GPS 追蹤資訊,英國和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海鳥有時會導航到颶風中心——並在那裡尾隨風眼長達八個小時。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提出,長尾海鷗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被吹到岸上,因為它們在岸上很容易墜落擱淺並被捕食。該團隊還發現,成年長尾海鷗比幼年海鷗更能應對風暴,因為幼年海鷗缺乏對陸地位置的“地圖感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繼續報道有關當今世界重大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斯旺西大學生物學家艾米麗·謝潑德是該論文的合著者之一,她說她對這些飛行大師“敬畏不已”,它們像它們的近親信天翁一樣,利用細長的翅膀翱翔於廣闊的狂風肆虐的海洋。(一隻曼克斯海鷗曾用 12 天的時間橫渡整個大西洋,而太平洋的灰鸌一年飛行里程可達 40,000 英里。)

謝潑德的團隊發現,長尾海鷗在遠離海岸的公海上會繞著風暴飛行。但是,當夾在大型風暴和陸地之間,因此面臨擱淺風險時,有幾隻長尾海鷗反而直接朝著風暴眼飛去,穿過了一些風速最快的區域。“對於這些鳥類來說,巨浪和大風不成問題,”美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生態研究中心的生物學家喬希·亞當斯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科學家們之前曾追蹤到個別信天翁穿過氣旋,但這是研究人員首次記錄到鳥類似乎有目的地、有策略地進入風暴。謝潑德說,儘管長尾海鷗的重量只有一品脫牛奶那麼重,但它們“天生就具備應對日本有史以來最強風暴的能力”。“令人驚歎的是,”即使在預計因氣候變化而強度會增加的颶風期間,“那裡仍然會有海鷗。”

與此同時,其他鳥類必須逃離現場,否則就有溺水的危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