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古代人類和動物的DNA來記錄過去的探索已成為一場殘酷的“骨骼遊戲”,三位考古學家在8月9日《自然》雜誌的一封信中指出,少數幾個遺傳學實驗室正在囤積珍貴的樣本。
科學家們呼籲更謹慎地管理富含DNA的骨骼標本,以確保它們能夠被多個研究團隊用來研究。他們以以色列新成立的一箇中心為例,該中心將作為國家資訊交換中心,管理考古遺址的動物骨骼,以便許多研究人員可以獲得樣本進行基因分析。
“目前這些資源,尤其是骨骼材料,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德國基爾克里斯蒂安-阿爾佈雷希茨大學的考古學家、這封信的共同作者謝麗爾·馬卡雷維奇說。“問題是數量不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側耳傾聽
馬卡雷維奇和她的同事特別關注內耳中的一塊骨頭,即巖骨,它特別富含古代DNA。“對這些稀有標本的競爭助長了囤積,加上為DNA分析而破壞樣本,使得很難重複研究結果,”她和她的同事在信中寫道。“這也阻礙了那些沒有與少數控制此類樣本獲取的團體聯絡的科學家的研究。”
馬卡雷維奇補充說,儲存樣本供未來幾代的科學家使用也很重要,他們可能會發明更好的方法來提取第一次測試後仍殘留在樣本中的任何DNA,以及改進其他技術,例如同位素分析。
在過去幾年中,遺傳學家從世界各地的遺址收集了數百個考古樣本——其中許多是巖骨——並將它們用於重磅的古代基因組學論文,這些論文繪製了農業、語言和鮮為人知的文化的傳播。
哥本哈根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進化遺傳學家埃斯克·威勒斯列夫說:“這就像狂野西部一樣,幾個古代DNA實驗室每天都在聯絡世界各地的博物館。”2015年,他的團隊發表了首個對100多個人進行DNA測序的古代基因組研究1;它描繪了起源於俄羅斯和烏克蘭草原的大規模青銅時代遷徙。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人口遺傳學家大衛·裡奇和另一位領先的古代DNA研究人員表示,儲存考古樣本至關重要。但裡奇說,他的實驗室會對骨骼進行取樣以儘量減少其破壞,並致力於在一年內將遺骸歸還給考古收藏品。他還指出,他的實驗室願意分享巖骨樣本中多餘的骨粉,並且他們生成的資料可以免費獲取。
集中化科學
以色列海法的一箇中心於 2017 年初開放,將作為古代 DNA 研究中使用的動物骨骼的資訊交換中心,以色列海法大學的考古動物學家、該信的共同作者蓋伊·巴爾-奧茲說。
在以色列挖掘遺址的研究人員不必將樣本存入該機構。但巴爾-奧茲說,該中心由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共同管理,這意味著在以色列回收的大部分動物巖骨已經在那裡了。科學家必須申請獲得取樣材料的許可,資料共享將得到嚴格執行,巴爾-奧茲說。
並非所有考古學家都贊同這個想法。“我不支援某種中央設施。我認為,在現階段限制科學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紐約州奧尼昂塔哈特威克學院的考古學家大衛·安東尼說,他曾向裡奇的實驗室提供青銅時代的樣本(並在DNA提取後收回,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他說)。
倫敦大學學院的考古學家馬克·範德林登與古代 DNA 研究人員合作,他喜歡古代 DNA 資訊交換中心的想法。但他不確定集中化的儲存庫是否會在所有國家/地區都奏效;他指出,其中許多國家/地區沒有像以色列文物管理局那樣對考古挖掘具有管轄權的中央組織。
範德林登說,發掘和管理樣本的考古學家有責任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樣本是有限的資源,因此任何改進其管理的方式都是非常必要的,”他說。“古代DNA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這令人興奮——但更細緻的關懷和更少的政治會更好。”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7年8月11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