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以下節選自基蒂·弗格森的新書《史蒂芬·霍金:不受束縛的頭腦》(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2012 年)中題為“與眾不同!”的章節。
史蒂芬·霍金十二歲時,他的兩個同學對他的未來打了個賭。約翰·麥克萊納漢打賭史蒂芬“將一事無成”;巴茲爾·金則認為他會“變得非常能幹”。賭注是一袋糖果。年輕的 S. W. 霍金並非神童。有些報道稱他以一種偶然的方式展現出才華,但霍金回憶說,他只是另一個普通的英國學童,學閱讀很慢,他的筆跡讓老師們感到絕望。他在班級裡的排名不超過中等水平,儘管他現在為自己辯解說:“那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班級。” 也許有人可能會從史蒂芬對學習鐘錶和收音機等事物的工作原理非常感興趣這一事實中預測到他在科學或工程領域的職業生涯。他拆開它們是為了弄清楚,但他很少能重新組裝起來。史蒂芬的身體協調性一直不好,對運動或其他體育活動不感興趣,而且幾乎總是最後一個被選入任何運動隊的人。約翰·麥克萊納漢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他會贏得這場賭注。
巴茲爾·金可能只是出於朋友的忠誠,或者喜歡押冷門。也許他確實看到了史蒂芬身上老師、父母甚至史蒂芬自己都看不到的東西。他還沒有索要他的那袋糖果,但現在是他索要的時候了。因為史蒂芬·霍金,在如此平庸的開端之後,現在已成為我們現代世界的知識巨擘之一——也是其中最英勇的人物之一。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單憑傳記細節是無法解釋的謎。霍金會認為他仍然“只是一個從未長大的孩子。我仍然不斷地問這些‘如何’和‘為什麼’的問題。偶爾我會找到答案。”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1942–1959
史蒂芬·威廉·霍金於 1942 年 1 月 8 日在牛津出生,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那是一個令人沮喪和恐懼的冬天,不是一個快樂的出生時期。霍金喜歡回憶說,他的出生正好是伽利略去世三百年後,伽利略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但 1942 年 1 月,很少有人在思考伽利略。
史蒂芬的父母,弗蘭克和伊索貝爾·霍金,並不富裕。弗蘭克非常富有的約克郡祖父因過度擴張購買農田,然後在 20 世紀初的大蕭條中破產。他堅強的妻子,弗蘭克的祖母和史蒂芬的曾祖母,透過在家中開辦學校,使家庭免於徹底破產。她有能力並且願意採取這一非同尋常的步驟,這證明閱讀和教育在家庭中早已被高度重視。
伊索貝爾,史蒂芬的母親,是七個孩子中的第二個。她的父親是格拉斯哥的一位家庭醫生。伊索貝爾十二歲時,他們搬到了德文郡。
對於這兩個家庭來說,湊錢送孩子去牛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們都做到了。承擔如此巨大的經濟負擔,對於伊索貝爾的父母來說尤其不尋常,因為在 20 世紀 30 年代,很少有女性上大學。儘管牛津大學自 1878 年以來就開始招收女學生,但直到 1920 年,大學才開始向女性授予學位。伊索貝爾在大學裡學習的課程範圍異常廣泛,而那裡的學生往往比美國文理學院或大學的學生更加專業化。她學習了經濟學、政治學和哲學。
史蒂芬的父親弗蘭克是一位細緻、堅定的年輕人,他從十四歲起每天都寫日記,並將終生堅持下去。他比伊索貝爾更早來到牛津,學習醫學,專攻熱帶醫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正在東非進行實地研究,他不畏艱險地 overland 找到前往英國的船隻,並志願參軍。但他被分配到了醫學研究部門。
伊索貝爾從牛津畢業後從事過幾份工作,所有這些工作都低於她作為大學畢業生的能力和資歷。其中一份是稅務稽查員。她非常厭惡這份工作,以至於厭惡地放棄了它,成為漢普斯特德一家醫學研究所的秘書。在那裡她遇到了弗蘭克·霍金。他們在戰爭初期結婚。
1942 年 1 月,霍金一家住在倫敦北部的高門區。在倫敦地區,幾乎每天晚上都有空襲,弗蘭克和伊索貝爾·霍金決定伊索貝爾應該去牛津安全地生下他們的孩子。據傳,德國沒有轟炸牛津或劍橋這兩個英國著名的大學城,以換取英國承諾不轟炸海德堡和哥廷根。在牛津,這個她最近在大學時代熟悉的城市,伊索貝爾在懷孕的最後一週,先是在一家酒店住了一段時間,然後,隨著分娩臨近,酒店變得緊張起來,她又住進了醫院,但她仍然可以出去散步打發時間。在冬日一個悠閒的日子裡,她偶然走進一家書店,用書券買了一本天文地圖集。她後來認為這是一次相當有預見性的購買。
轉載自基蒂·弗格森的《史蒂芬·霍金:不受束縛的頭腦》,經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安排出版。版權所有 © 2012,基蒂·弗格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