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調查聲稱使用應力方法創造類似胚胎細胞的論文問題的委員會,已判定首席研究員犯有科學不端行為。
這項裁決是刺激觸發多能性(STAP)這一離奇故事的最新轉折點——但並非最終定論。日本神戶理化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中心(CDB)的研究人員仍然表示,這種方法能夠將普通的成熟小鼠細胞轉化為具有胚胎幹細胞能力(可以分化成身體所有細胞)的細胞。
這項技術在兩篇《自然》論文中提出,由CDB的Haruko Obokata與日本和美國的同事於1月30日發表,但自那時以來,一系列問題已被發現。(《自然》新聞和評論團隊在編輯上獨立於其研究編輯團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委員會——三位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兩位大學研究人員和一位律師——調查了六個問題。其中四個被駁回為無意錯誤,但在兩個案例中,委員會發現小保方晴子有意誤導性地操縱了資料。他們將其定性為科學不端行為。
影像混淆
小保方晴子沒有出席委員會今天上午宣佈其結果的新聞釋出會,也沒有出席由理事長野依良治領導的理化學研究所管理層在下午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以回應理化學研究所的回應。但在書面宣告中,小保方晴子表示她計劃對判決提出上訴。
一個問題涉及顯示電泳凝膠的圖。圖表中的一個泳道被替換為另一個泳道。小保方晴子說,她之所以進行切換,是因為另一個泳道更清晰,而且她認為這不是問題。委員會發現這種切換是故意的誤導性操縱。
委員會還譴責小保方晴子使用了她博士論文中的一張影像,該影像是一種稱為畸胎瘤的腫瘤型別,曾被用來顯示她透過使用移液管對細胞膜施加壓力而製成的細胞的廣泛發育能力。《自然》論文中的影像本意是顯示相同的發育能力,但這些細胞據說是透過用酸處理細胞製成的。小保方晴子說,她錯誤地添加了錯誤的影像。但是委員會注意到影像上的標題已被更改,因此判定這是欺詐行為。
委員會多次避開有關該技術是否有效以及STAP細胞是否實際存在的問題。“這超出了我們調查的範圍,”委員會主席、日本筑波理化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石井俊輔說。
在她的信中,小保方晴子說,拼接凝膠泳道並沒有改變研究結果。“偽造資料沒有任何好處,當我製作影像時,我無意這樣做。我只是想要一張更好的影像,”她寫道。使用重複的影像也是“一個簡單的錯誤”,因為這些影像很相似。小保方晴子說,她已經發現了錯誤,並向《自然》雜誌傳送了更正。
石井說,小保方晴子提供了畸胎瘤切片,她說這些切片來自《自然》實驗。但是,由於資料管理不善以及實驗室中樣品未正確標記,“不可能確切知道它來自哪裡,”他說。
該雜誌的一位發言人說,“《自然》雜誌不對可能正在考慮或可能未在考慮的更正或撤稿發表評論。《自然》雜誌非常重視與這些論文相關的所有問題,正在進行自己的評估,並考慮理化學研究所的調查結果。在此階段,我們無法進一步評論。”
小保方晴子說,委員會對不端行為的判決“令人無法接受”,她計劃很快提出上訴。
連鎖反應
委員會還調查了三位共同作者的參與情況,他們是CDB的笹井芳樹和丹羽仁史,以及去年離開理化學研究所前往日本山梨大學的若山照彥。
幫助小保方晴子撰寫論文的笹井芳樹,以及小保方晴子在獲得自己的研究單位之前在其實驗室工作的若山照彥,被免除了不端行為的牽連,但被認為對未檢查資料負有責任。
兩人都寫了道歉信。笹井芳樹在他的信中重申了他對STAP有效的信念。“即使刪除了有問題的資料,也有一些結果只能用STAP來解釋,”他寫道。
委員會表示,丹羽仁史的參與開始得太晚,不足以進行譴責。
在新聞釋出會上,記者們對調查沒有進一步深入表示失望。委員會將自身限制在六個問題上,即使其他問題已被標記出來。例如,若山照彥已經啟動了基因測試,這些測試有可能識別出協議中的嚴重不一致之處,或支援該論文的說法,但調查委員會表示,它沒有對來自小保方晴子實驗室的所謂STAP細胞進行任何類似的基因研究。事實上,他們對可用的材料沒有明確的答案。
當被問及是否有證據表明小保方晴子實際進行了實驗時,石井說,“很難有任何嚴謹的說法”,因為她提供的兩本筆記本缺少日期和其他基本資訊。儘管他監督過許多初級研究人員,“我從未經歷過這種粗心大意,”石井說。
理化學研究所現在將成立一個委員會來決定處罰。與此同時,由相澤慎一和丹羽仁史領導的CDB團隊將在明年嘗試測試該技術是否有效。任何成功的成果都將由第三方進行交叉檢查。
香港中文大學的發育生物學家李冠賢表示,他儘可能嚴格地按照小保方晴子的方案嘗試重現她的結果。四次嘗試均告失敗。當被問及理化學研究所是否應該再花一年時間嘗試製造STAP細胞時,李冠賢說:“這是有道理的——但不是用她的方法。”